北京中轴线的终点,比故宫还早150年,100年前才结束使命

四月去旅行 2024-05-14 05:03:11

南北走向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有着“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之称。全长约7.8公里的轴线周围分布着无数的古建筑,承载着古都的时光印记。如果说最南端的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那么你知道中轴线的终点是哪里吗?担任过元、明、清三代报时中心的钟鼓楼,矗立于中轴线的最北端,正是北京中轴线的终点。

北京钟鼓楼是城市钟鼓楼建制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高的城市报时中心。钟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比北京故宫还早150年。建成后的北京钟鼓楼也在历史上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而它始终在为古都报送“北京时间”,“暮鼓晨钟”响彻数百年。1924年,钟鼓楼才结束了报时使命;谁能想到百年后的今天,钟鼓楼已是北京城的旅游胜地。

钟鼓楼是两座相对而立的建筑,南北纵向布局,中间隔着钟鼓楼文化广场。“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鼓楼胖,钟楼瘦。”作家刘心武曾在代表作品《钟鼓楼》里如此描绘两座古建筑的外观特征与空间关系。

现存鼓楼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过。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每天,鼓楼外的鼓楼东大街上,都聚集着天南地北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而进入鼓楼内部后游客数量急剧减少,其实比起拍照,我更推荐大家登上鼓楼看一看。登楼台阶共69级,陡而窄,攀登一次并不容易。

鼓楼二层的大殿内,经岁月打磨的地砖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的金色,映衬在朱漆方立柱上。大殿里原有25面更鼓,1面主鼓加24面群鼓。大鼓(主鼓)代表一年,略小的群鼓代表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这25面鼓经历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劫难,现在仅残存一面主鼓,牛皮鼓面上的划痕便是当时的刺刀所划。

现在的大厅中央有25面按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更鼓。如今鼓楼上敲鼓不再是为了报时,而是表演性质的演奏。旺季10:00-17:00一共演出5场,整点表演,每次表演5分钟左右。表演以鼓点的轻重缓急反映春雷、夏雨、秋风、冬雪种种自然现象。

在鼓楼二楼外廊处,还可以体验站在北京中轴线上俯瞰北京城。鼓楼正对着的景山,只见地安门内大街车水马龙,四合院在道路两侧一字排开,郁郁葱葱的古树点缀其中。在道路的尽头,寿皇殿在一片青翠的海洋中划出了景山与街道的分界线。

时间的关系,我们没能来得及登上钟楼,只能选择站在建筑外部欣赏。钟楼高47.9米,重檐歇山顶,全砖结构建筑,在中国钟鼓楼建筑史上也有着唯一性。据介绍钟楼内有一口铸造于明永乐年间的大钟,重达63吨,报时会撞钟108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钟,号称“古钟之王”。

如今,钟鼓楼虽已不再“暮鼓晨钟”,但钟鼓声的余韵,仍悠悠地回旋在具有历史感的人们心头。两座古建筑之间的钟鼓楼广场,锻炼休闲的当地人也是钟鼓楼一道亮眼的人文风景线。作为时间的见证者,钟鼓楼连接着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

行走在中轴线之上,一砖一瓦,一楼一阁,都讲述着属于北京的故事。

(本人发布的所有内容皆受到平台的原创保护,已维权成功数千起。任何抄袭、搬运、洗稿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到底。)

1 阅读:41
四月去旅行

四月去旅行

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分享旅行、摄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