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饮食里,吃素食真的比吃肉更健康?一次全部说清楚

文化养生谈 2023-06-02 06:48:42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内心深处那种潜在的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吃”的追求,从早年的片面追求营养,到现在的崇尚素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转变。

现在很多人对于素食有一种极大的热忱,认为能够帮助自己摆脱高血脂、脂肪肝的有效手段就是管好嘴、多吃素食、少吃甚至不吃荤食。

还有人说,自己坚持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素食,发现身体比以前更轻盈了,精神活力也改善了,甚至连皮肤都年轻了一些。

那么,素食养生到底靠不靠谱呢?真的有别人说的那么多好处吗?

如果是一些中老年人,一定程度上会存在高血脂的问题,如果通过吃素食就能控制好血脂,那对他们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利好。

很多人认为的“素食”就是不吃肉,目的是为了减少脂肪的摄入,也就有利于降低血脂。毕竟,血脂血脂,就是血液里面的脂肪嘛,吃进去的少了自然就降下去了。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营养学里的血脂,主要指的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而食物中的脂肪却并非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现代科学发现,血脂其实主要是在肝脏内合成的,约占百分之80左右,只有极小部分来自于直接的饮食。

从这个比例来看,即使完全不吃脂肪,虽然有利于血脂的控制,但绝对起不到降低血脂的目的。反过来,适当吃点肉摄入点脂肪,也未必就能导致血脂急剧飙升。

实际上,一个人如果长期不吃肉不吃荤菜,虽然客观上减少了脂肪的摄入,但同时也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匮乏。毕竟,这些营养素主要来自于荤食。

一些全素食主义者,一年四季几乎只吃素菜,这种饮食习惯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身体的营养不良。

比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主要就存在于肉蛋奶和鱼肉里,绝大部分植物食物里是没有的。

其次,一些关系到心血管、大脑、视网膜功能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也主要存在于动物食物里,除了少数深海藻类能补充这类营养素外,其它素食几乎不可能补充。

还有最普通的铁元素,这是血红蛋白的合成原料,主要存在动物的瘦肉、肝脏和血液里,人体也更容易吸收。

一些植物性蔬菜种虽然也含有铁,但主要以三价铁为主,吸收利用率非常低,长期素食就必然导致贫血的发生。

一个人如果长期营养不良了,最常见的就是贫血、肌肉减少和免疫力下降,如果是中老年人,老年痴呆和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几率就会显著升高。

可见,素食虽然有助于控制血脂,但如果素食不当、或者而过分追求全面的素食,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同样也不容忽视。

当然,饮食是一种习惯,对于确实不喜欢吃肉的人而言,吃素食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尽可能找到补充其它营养素的食物。

比如日常可以适当多吃点豆类制品,有可能填补因为不吃荤菜而导致的蛋白质摄入不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问题。

因此,营养全面和膳食均衡,对崇尚素食的人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总而言之,素食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利于血脂的控制,但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更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对于一个人来说,存在的基础就是获得每日所需的营养素,不管是荤食还是素食,这是一个前提。

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素食,只吃少数的几种食物,那样就很容易导致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从而导致生理机能异常。更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其实就在于八个字:食谱要广,营养丰富。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