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膜产业链的崛起之路:从代工迈向品牌化

阿菠萝 2025-04-16 18:08:54

在中国汽车膜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尽管本土品牌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它们始终没有放弃努力。这些品牌更多地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供应链整合,默默积累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以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实现崛起。

一、供给侧的分布与技术发展

从供给侧来看,中国汽车膜行业的创业公司广泛分布在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以车衣为例,一款成品至少包含三层结构:基础膜材料、涂层和胶层。其中,基础膜材料由 TPU 粒子通过流延工艺制成,是车衣的核心组成部分;涂层覆盖在基础膜表面,赋予车衣一定的热修复能力;而胶层则负责将车衣牢固地粘附在车身上。

庄巍博士毕业于柏林洪堡大学,长期在德国巴斯夫公司从事 TPU 材料研发工作,已在汽车膜领域深耕 16 年。他分析认为,中国汽车膜产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19 年之前、2019 年至 2021 年以及 2021 年至今。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汽车膜品牌正逐步减少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在 2019 年之前,中国汽车膜品牌主要依赖从美国进口基础膜材料,仅能自主完成涂层和胶层的涂覆加工。2019 年后,随着国内流延工厂的崛起,基础膜材料的生产才逐渐在国内实现。而国产 TPU 粒子的制造工艺则在 2021 年前后才在市场上得到验证并逐渐成熟。

二、“厂系”公司的发展历程

记者观察发现,在 2019 年之前,活跃在中国汽车膜市场的本土企业大多是“厂系”公司,这些公司以经营涂布工厂起家。2019 年之后,随着国内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品牌营销与门店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具有这些优势的“网系”公司开始崛起,最终形成了如今大品牌竞逐的市场格局。

“厂系”公司是中国汽车膜领域最早的一批实践者,因其自建工厂进行车衣的流延与涂胶加工,制造业属性浓厚而得名。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保镖(BOP)品牌。

保镖是浙江世窗光学薄膜制造有限公司旗下的车衣品牌。2011 年,世窗开始涉足车衣产业并组建产线。2014 年,其产线初步建成,主要承接代工订单,从事车衣的白包生产。2017 年,世窗旗下的自主品牌“保镖”正式成立,随后开始大批量出货,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头部的汽车膜公司之一。

保镖的经营模式遵循制造业逻辑,即从海外进口主要原材料,在国内进行流延涂布加工,主要赚取加工费用。这种“厂系”品牌通常因制造业基因而更注重生产环节,忽视渠道管理。因此,在“厂系”品牌崛起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借助“厂系”生产线加工车衣,然后贴牌高价销售的“三无品牌”。

上海某“厂系”品牌星级门店的店长钱一凡介绍,当时市场上涌现了上百个车衣品牌,其中 90% 都是三无产品。这些品牌从工厂购买廉价的现成白包膜,然后花费几元钱进行简单包装,对外宣称是“品牌货”,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在“厂系”品牌刚崛起时,中国汽车膜品牌还处于野蛮生长期,与美国品牌相比,几乎被视为“低端”“劣质”的代名词。直到 2019 年以后,另一批风格迥异的本土车膜公司开始崭露头角,中国汽车膜企业才逐步摆脱单纯的“制造业”标签,构建起以“品牌、服务、消费者”为核心的新业态。

三、“网系”公司的崛起与创新

2019 年,汽车膜市场迎来了一支“奇兵”,它们擅长供应链管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运营以及门店服务经营,具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被统称为“网系”公司。其中的代表品牌有膜小二和易车。

(一)膜小二的低价策略与市场拓展

膜小二成立于 2019 年,是中国较早尝试塑造品牌形象的汽车膜公司之一。与“厂系”品牌早期以扩张产能为主要目标不同,膜小二另辟蹊径,将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作为经营的核心。

膜小二首先从电商渠道入手,聚焦车衣市场,通过推出大量中低端车衣产品线、降低售价,吸引了一批初始用户,然后借助网络效应扩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自身产品定位。其增长模式本质上是“电商 + 低价”的逻辑,优点是能够快速拓展客户群体,但在利益分配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争议。由于售价较低、利润较薄,且销售更多依赖电商而非门店,膜小二在利益分配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门店的收益。

膜小二低价策略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原材料采购。在车衣成本中,原材料占比相对较高。国际 TPU 头部企业如路博润、巴斯夫、亨斯迈等的产品价格最高,其他海外品牌的 TPU 价格次之,而国产 TPU 价格最低,材料质量与价格基本呈正相关。易车旗下“鲨壳”车衣的 TPU 材料从巴斯夫、路博润两家外企进口,而膜小二的 TPU 材料虽然也采用进口,但具体来源并未明确披露。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膜小二的低价策略得以实现。

(二)易车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

与膜小二相比,易车的底蕴更为深厚。作为中国三大汽车互联网平台之一,易车在去年 11 月 14 日宣布承接腾讯广告大交通业务,并将品牌升级为“腾易科技”。这样一家公司,无疑在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方面更具经验。

易车从 2020 年开始布局汽车膜行业,并于 2022 年正式推出战略汽车膜品牌“鲨壳”。与其他车膜品牌不同,鲨壳在汽车行业内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整合腾讯的平台资源与易车的行业经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与其他品牌不同,‘鲨壳’的目标是服务好主流消费者,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汽车膜产品,即以国际品质、国产价格为定位。”易车车后业务总经理庄良维表示,“我们的定价策略是优先考虑消费者利益,其次考虑门店收益,最后才是自身利益。”

品牌发布后不久,鲨壳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了数百家授权店。庄良维指出,“鲨壳品牌授权店与鲨壳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加盟授权,而是深度合作。鲨壳将充分发挥自身互联网优势,免费为门店提供流量扶持,帮助门店以较低成本获取客源。”

此外,去年 7 月,鲨壳还宣布与中国泳坛名将、奥运冠军孙杨签约,邀请孙杨担任鲨壳品牌大使。这一举措无疑是“网系”品牌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选择与国民级体坛名将合作,无疑能极大地提升汽车膜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四、产业链的成熟与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

易车和膜小二的入局,使得网络效应逐渐显现,中国车衣产品的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窗膜、改色膜等品类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国产车衣的带动下稳步增长,整个产业链愈发成熟。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以保镖和易车为代表的“厂系”“网系”品牌正在逐渐终结美企在中国汽车膜市场的主导地位。据相关调查,2023 年,拥有完善产销及售后体系的中国汽车膜品牌,其市场占有率已与威固等美国品牌相当。

而在今年,中国汽车膜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汽车膜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头部本土企业正在发起冲锋,他们不仅将冲击外国品牌,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整合成百上千的小品牌,彻底颠覆整个产业格局。”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