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在大众的认知中,白酒似乎一直与健康风险挂钩,尤其是癌症风险的增加 。然而,最近一项号称颠覆性的研究却抛出惊人观点:乙醇能降低 30%患癌率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白酒真的要被 “洗白” 了吗?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先来全面了解一下白酒。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蒸馏酒,历史悠久,酿造工艺独特 。它主要是以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多道工序制成 。
其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 ,同时还含有多种微量成分,如酯类、醛类、酸类等 。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含量不高,但却赋予了白酒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
适量饮用白酒,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感到身心舒畅。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白酒也不例外 。当饮酒过量或长期酗酒时,其对健康的危害就会逐渐显现 。

过量饮用白酒对肝脏的损害首当其冲。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 。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乙醛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够直接损伤肝细胞 。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引发酒精性肝病 。初期可能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演变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而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患肝癌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

消化系统也难以逃脱白酒的负面影响 。白酒的刺激性较强,饮用后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 。长期的刺激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糜烂,甚至引发食管癌 。
同时,白酒还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胃黏膜是保护胃壁的重要屏障,白酒会破坏这一屏障,使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壁 。
这不仅会引起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患胃癌的风险会大大提高 。
此外,白酒还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和菌群平衡 。肠道菌群对于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衡会导致肠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肠道炎症 。长期的肠道炎症可能会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 。

神经系统也会受到白酒的不良影响。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适量饮酒可能会让人感到放松、愉悦 。
但过量饮酒时,会抑制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首先会出现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症状 。长期酗酒还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 ,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周围神经病变等 。比如,一些长期酗酒的人会出现手抖、走路不稳等症状,这就是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
心脑血管系统同样会受到白酒的冲击 。过量饮用白酒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 。当血管壁上的斑块破裂时,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此外,酒精还会影响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那么,这项声称乙醇能降低 30%患癌率的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
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酒精列为 1 类致癌物 ,即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酒精与癌症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 。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量的癌症病例与饮酒有关 。在 2020 年,全球约有 74 万新发癌症病例与饮酒相关 ,占所有癌症病例的 4% 左右 。在中国,这一比例也不容忽视,约 6% 的新癌症病例与饮酒有关 。
从酒精的代谢过程来看,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被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 。乙醛是一种具有强烈基因毒性的物质 ,它能够直接与 DNA 结合,导致基因突变 。
基因突变会破坏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调控机制,使细胞发生异常增殖,从而增加癌变的概率 。然后,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 ,乙酸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

然而,不同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存在差异 。一些人由于基因缺陷,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 ,饮酒后乙醛在体内积累的时间较长,对身体的危害也就更大 。
对于那项颠覆性研究中乙醇降低 30%患癌率的说法,需要谨慎看待。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导致这一结果与主流认知不符 。
一方面,研究样本可能存在局限性 。如果研究样本数量过少,或者样本的选择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存在偏差 。
另一方面,实验环境可能与实际生活存在差异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人员可以对各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但实际生活中,人们饮酒的方式、频率、量以及个体的身体状况等都各不相同 。

此外,对数据的解读也可能存在问题 。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数据的处理方式等都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
也有观点认为,白酒中除了乙醇外,还含有一些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
比如,白酒中的某些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
一些酯类物质也被发现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然而,这些成分的含量通常非常低 ,而且它们的作用是否能够抵消乙醇的致癌作用,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 。饮酒只是众多危险因素之一 。除了饮酒,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某些基因突变会使个体对癌症的易感性增加 。例如,携带 BRCA1 和 BRCA2 基因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
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长期暴露在致癌物质中,如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会增加患癌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也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饮食 ,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代谢功能,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

综上所述,虽然有研究提出乙醇能降低 30%患癌率的观点,但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一说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一项研究就放松对白酒危害的警惕 。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适量饮酒 。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肝病、胃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饮酒量,甚至戒酒 。
同时,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些措施对于预防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医学科普网站:白酒的成分与酿造工艺
权威医学杂志: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机制
健康资讯平台:消化系统与酒精的关系
医学研究机构官网:神经系统与酒精的相互作用
漫步林间
酒,一级致癌物!现在才知道,喝一滴也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