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呼吸急促,强烈的“濒死感”,检查却无异,这到底是啥原因?

安汐谈情感 2024-04-13 19:47:26

本文字数约:4883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往往是得了惊恐障碍

02、明明身体没大问题,为何会有“濒死感”,甚至晕厥?

03、惊恐障碍的主要根源是心理创伤

04、做到这3点,加快惊恐障碍患者的康复

此图为AI生成

01、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往往是得了惊恐障碍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过以下的经历:

生活中,突然在某一瞬间感受到强烈不适,胸闷、心悸,可能还头晕、恶心,本能地大口大口喘气,有的人还会出现“濒死感”,严重的甚至会晕厥过去。

这时,你可能会赶紧找附近的医院,又或者被人紧急送院,但很多时候,大夫还没做任何的治疗,自己的不适感就缓解了,晕过去的醒过来了。医生再做详细的检查,比如心电图,发现身体和大脑都没什么大问题,人好好的。

这种可怕的不适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如果排除了躯体生理性疾病的话,这是精神科里的一种症状——惊恐发作,若反复多次出现惊恐发作,就可能达到了惊恐障碍的程度。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下的一种类型,患者会反复出现心悸、出汗、呼吸急促、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有的还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极度害怕产生不幸后果。

以下是DSM-5(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与ICD-11(世界卫生组织出台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对于“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了解了解。

ICD11中“惊恐障碍”的核心(必要)特征:

● 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以数个典型症状快速同时出现为特征的强烈恐惧或忧虑散在发作。这些症状如下,但并不仅限于下列症状:

- 心悸或心率加快

- 出汗

- 颤抖

- 呼吸急促感

- 窒息感

- 胸痛

- 恶心或腹部不适

- 眩晕感或头晕感

- 发冷或潮热

- 刺痛感或四肢缺乏感觉(即感觉异常)

- 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

- 害怕失控或发疯

- 濒死恐惧

● 至少部分惊恐发作是非预期的,即:这些发作不限于特定的刺激或环境,而是“突如其来”的。

● 惊恐发作后,患者持续(如数周)担忧或担心再次发作,或担心其可被感知的负面意义(如生理症状可能是心肌梗死的症状),或采取某些行为避免再次发作(如仅在有可信的人陪伴时才肯出门)。

● 惊恐发作不限于另一种精神障碍引发焦虑的情况。

● 症状并非其他健康问题(如嗜络细胞瘤)的表现,也不能归因于物质或药物(如咖啡、可卡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效应或其戒断反应(如酒精、苯二氮卓类药物)。

● 症状可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严重损害。如果功能得以维持,则只能通过付出大量的额外努力。

注意:惊恐发作可发生于其他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也可以见于其他精神障碍,因此,存在惊恐发作本身并不足以作出惊恐障碍的诊断。

DSM-5中“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A、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一次惊恐发作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强烈的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发作期间出现下列4项及以上症状。

注:这种突然发生的惊恐可以出现在平静状态或焦虑状态。

1、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

2、出汗。

3、震颤或发抖。

4.、气短或窒息感。

5、哽噎感。

6、胸痛或胸部不适。

7、恶心或腹部不适。

8、感到头昏、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厥。

9、发冷或发热感。

10、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

11、现实解体(感觉不真实)或人格解体(感觉脱离了自己)。

12、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

13、濒死感。

注:可能观察到与特定文化有关的症状(例如,耳鸣、颈部酸痛、头疼、无法控制的尖叫或哭喊),此类症状不可作为诊断所需的4个症状之一。

B、至少在1次发作之后,出现下列症状中的1-2种,且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

1、持续地担忧或担心再次的惊恐发作或其结果(例如,失去控制、心脏病发作、“发疯”)。

2、在与惊恐发作相关的行为方面出现显著的不良变化(例如,设计某些行为以回避惊恐发作,如回避锻炼或回避不熟悉的情况)。

C、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

D、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像未特定的焦虑障碍中,惊恐发作不仅仅出现于对害怕的社交情况的反应;像特定恐怖症中,惊恐发作不仅仅出现于对有限的恐惧对象或情况的反应;像强迫症中,惊恐发作不仅仅出现于对强迫思维的反应;像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惊恐发作不仅仅出现于对创伤事件的提示物的反应;或像分离焦虑障碍中,惊恐发作不仅仅出现于对与依恋对象分离的反应)。

其实,惊恐发作有时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精神障碍患者身上,比如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只有反复多次出现惊恐发作,而且排除了是由其它物质和疾病引起的情况,才能诊断为惊恐障碍。

02、明明身体没大问题,为何会有“濒死感”,甚至晕厥?

很多惊恐障碍的患者非常害怕惊恐发作中的“濒死感”,因为那特别痛苦、难受,而且令人非常恐惧,他们忍不住担心会不会真的在某一次发作中突然死去。

而且,有些患者的惊恐发作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任何预兆,发作之前好像也没发生什么负性刺激事件,患者也没有明显的负性情绪。

所以,当患者还不了解惊恐障碍时,自然会想到是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了,尤其怀疑自己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可他们去医院做过很多检查,结果都正常,或者只有轻微的异常,根本不足以解释惊恐发作时的症状。辗转求医后,他们才有可能意识到这其实是惊恐发作。

那为什么患者的身体明明没有问题,但却会产生严重不适感,甚至有“濒死感”?这在生理层面其实是说得通的。

在惊恐发作刚出现苗头时,患者往往先感到胸闷、心悸、呼吸有点困难,然后他们马上感到焦虑,觉得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了。

比如有的患者会联想到猝死,或者“长新冠”,脑海浮现出近年来那么多相关的新闻报道,很多人因此死亡,患者越想越焦虑、恐慌。

当病理性焦虑感骤然上升时,人的交感神经系统会更加兴奋,导致心慌、气短、胸闷的症状加重,患者急促地、大口大口地呼吸,但正是因为呼吸得太急促了,大部分氧气没有成功进入到肺部,并与体内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也就是说,虽然患者不停地努力呼吸,但其实都是无效通气。体内的二氧化碳排不出去,氧气进不来,身体和大脑就开始缺氧,患者也就体验到了“濒死感”。

缺氧持续几分钟后,患者很可能就晕了过去。可晕过去后,患者反而不焦虑了,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度下降,呼吸平缓,反而能有效通气了,于是很快就苏醒了过来,神志恢复正常。

主流精神科对惊恐障碍的紧急处理方式是让患者吸氧,有些大夫会给患者开一些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因为很多患者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后,会非常担心会不会再次发作,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而苯二氮卓类药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焦虑作用,不过,如果患者使用不当或者病情迁延难愈的话,有可能导致继发性药物依赖的问题。

03、惊恐障碍的主要根源是心理创伤

目前,国内外主流精神科认为惊恐障碍的病因不明,但更倾向于从生物学因素去理解,比如遗传、大脑神经递质浓度改变等等。

但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惊恐障碍的病因是非常明确的——患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或者严重的心理创伤。惊恐发作时,就是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或者严重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了。

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这项技术发现,心理创伤的组成至少可以分为4个方面:强烈的负性情绪,扭曲的认知,创伤的情景,不适的身体感受。

比如,很多人想起亲身经历过的不公平事情时,马上会感到非常愤怒,认为别人就是针对自己,脑海浮现起当时的情景,而且会有胸闷、喉咙发堵的感觉。

而惊恐障碍患者在惊恐发作时,他们有非常强烈的身体不适感和强烈的恐惧,但脑海可能无法浮现创伤情景。所以,他们很难觉察到自己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了,更加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叠加性心理创伤事件,所以觉得非常莫名其妙。

很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觉察到惊恐障碍跟患者过去的经历有关。

他们会与患者探讨,惊恐发作之前在思考什么?遇到什么事了?发作时又在想什么?可患者往往答不上来,“也没想什么啊”“没发生什么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走进困局中,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其实,患者的心理创伤并没有真的被遗忘,而是储存在内隐记忆层面,只是患者平时想不起来。而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主流精神科的治疗方式都无法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所以无法解决惊恐障碍的根源。

而通过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可以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找到并修复惊恐发作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或者是重大的心理创伤。

比如有一位惊恐障碍青少年患者文茵,她频繁出现惊恐发作,每次都有强烈的濒死感、窒息感,胸痛、冒汗,她非常痛苦。

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中发现,她的症状背后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她的父母总是采取简单粗暴、否定式的家庭教育,她从小就敏感多疑、自卑压抑,很容易感到不安。

长大后,她特别喜欢看悬疑、恐怖的电影和小说,还会玩这一类型的游戏。虽然看的时候、玩的时候她觉得很恐惧,但又觉得很刺激、很过瘾,导致内隐记忆层面储存了大量恐怖的、可怕的病理性记忆。

当文茵主要叠加性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后,她出现惊恐发作的频率大幅度降低了,后面完全康复了。

有的惊恐障碍患者甚至会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出现惊恐发作,坐起来大口喘气,出现严重的濒死感。这需要创伤修复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及时将患者被激活的心理创伤进行修复,缓解症状,否则患者有可能出现急性精神症状发作,加重病情,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03、做到这3点,加快惊恐障碍患者的康复

惊恐障碍患者怎样才能走向康复?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精准化找到惊恐发作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进行高效化修复,病症可以快速缓解、消除。

可是,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还无法复制、普及,大部分患者还难以接受这种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加快康复。

第一,患者要提升对这个病的认知,提高自我觉察,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大问题,“濒死感”只是一种由严重负性情绪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引发的躯体感觉,这并不会真的导致死亡。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你死不了”。

当患者有这种强烈的认识和信念时,焦虑和恐惧情绪反而会下降,惊恐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会下降,甚至不会出现“濒死感”,很快就缓过来了。

第二,惊恐发作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时,患者可以有意识地减慢呼吸频率,别急促地喘气,而是有意识地慢慢地深呼吸。又或者让身边的人用语言引导自己,一吸、一呼,进行深呼吸,避免出现无效通气而晕厥过去。

如果患者发现还是难以调节,惊恐发作时容易晕倒,那出现症状后要确保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下。比如离开马路,避开身边的车辆,找一个人少、杂物少的地方,或者让人陪伴着自己,做好应对措施等等。

第三,患者要意识到,惊恐障碍的背后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如果能想起是什么创伤的话,可以有意识地修复;如果想不起,也可以通过增加生活中的积极体验、提高自信和幸福感,令创伤逐步得到疗愈。

其实,我的爱人、创伤修复师Lucy以往有过多次惊恐发作,当时症状符合惊恐障碍的诊断。

她刚出现症状的时候,我对这个疾病还缺乏深入地理解,只能让Lucy及时吸氧,予以主流急诊科的常规操作。

当时还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专家认为,Lucy这种情况必须服用精神科药物。但考虑到各种因素后,Lucy最后并没有吃药,也没有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后来,Lucy痊愈了,直到现在很多年了,都没有出现过惊恐发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陪伴、包容、鼓励她,为她提供安全感,部分疗愈了她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另一方面,是因为Lucy成为创伤修复师后,她在修复别人的创伤、引导他们提升认知的过程中,也让自己逐渐得到了疗愈。

她能够利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进入患者们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高效化地修复他们的心理创伤。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深入到她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找到她惊恐发作背后的心理创伤。但是,通过上面的方法,她的心理创伤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修复。

虽然Lucy的具体康复经历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个中道理是可以复制的。

如果你的家人得了惊恐障碍,作为父母,你要懂得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努力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提高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幸福感。

如果你是患者的伴侣,那你要真正接受、包容TA,包括TA的缺点和不足,降低TA的焦虑程度和不安感。

而且,以上做法要长期坚持,成为生活中的习惯,逐渐在无形中令患者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得到修复,缓解病情。

临床中,有的患者体验过濒死感后,虽然心有余悸,但反而有些积极的感悟。哲学上说“先死而后生”,惊恐发作中的“濒死感”并不会真的导致死亡,但对于这种体验,如果能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反而能让患者更懂得珍惜生活和已有的一切,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更淡定、乐观。

如果患者能够学会具备这种“坏事变好事”的思维,调整出豁达的心态,也有助于缓解病情。



0 阅读:3

安汐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