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大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攻击力度,美国的资本市场正在进入一个“至暗时刻”。4月21日,美国遭遇股债汇“三杀”。
美国股市三大股指的跌幅均超过2%,其中科技“七巨头”的大幅下挫,对纳斯达克指数产生了巨大影响。标普500指数收盘时,更是较2月19日创下的历史收盘高点,下挫了16%。

面对金融市场的惨淡,美国民众把气撒到了特朗普的头上。人们普遍认为,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正是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解雇威胁。特朗普声称“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并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以挽救经济。
特朗普多次公开施压降息,甚至研究解雇鲍威尔的合法路径。尽管法律学者普遍认为,依据1935年《联邦储备法》,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罢免美联储主席,但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另辟蹊径,通过扩大总统权力,摧毁美联储的独立性基石。
回顾近段时间特朗普的举动,我们可以发现,特朗普已经开始对鲍威尔“逼宫”。4月15日,白宫文件泄露称,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解雇鲍威尔法律路径;
在这之后,特朗普公然宣称“美联储是经济杀手”,并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帖要求立刻降息,否则解雇鲍威尔。
这场逼宫大戏背后,是特朗普为挽救经济恶化形势的疯狂赌博。美国3月CPI同比大幅上涨,但美联储迟迟不降息,这使得特朗普大为恼火。要知道,如果美联储不降低利率,美国物价的上涨,将会让特朗普的支持率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中国加征的145%关税,也是导致美国股债汇“三杀”的重要因素。随着美国民众无法买到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产品,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正在急速上升。
经济学家警告,美国或陷入经济衰退和“滞胀陷阱”。更令美国感到担忧的是,美债正在出现大规模抛售,30年期收益率一度接近5%,这意味着有大量的美债在短时间内被抛了出去。长此以往,美国的金融霸权将会被动摇。
按理来讲,在美股下跌之际,人们应当更多地买入美债来“避险”,股债汇“三杀”意味着投资者已经对美国资产失去了信心。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外汇策略主管阿特里尔指出,“美债收益率与避险需求脱钩,恐慌时期资本不再涌入美债,反而抛售美元资产转向黄金,标志着美元‘避险属性’的终结。”
如今,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2025年到期债务预计达6.5万亿美元,这又是一把悬在美国头上的利剑。

与美国资产走向衰落相对应的是,人民币正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据观察者网4月22日报道,在美国资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之际,中外企业越来越热衷于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支付结算。
简单来讲,特朗普的关税战,正在削弱美元的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机会。美国股债汇“三杀”相当于一个“分水岭”,给我国留下了一个“百年难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