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阻碍经济发展!为了刺激生孩子,韩国日本有多拼?

反做空一线 2025-02-09 22:32:22

文/纸不语

2025年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介绍,2024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相比2023年的902万人增加了52万人。

得益于近三年生育意愿的累积释放、各地生育支持政策的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2024年的出生人口较2023年有所回升,但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约为1.09,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

图源:视觉中国

此前,全国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短暂高峰1786万,一路下跌到2023年的902万,2024年又继续处于低位。

显然,这一数量的持续下滑,让中国出生人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全球范围内,少子化现象已成为普遍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中表现明显。长期以来,日本和韩国的总和生育率都低于1.5,韩国甚至在某些年份低于1.0。2024年,日韩政府均进一步加大对生育的补贴力度,包括提高儿童津贴、高额现金补贴、住房支持、育儿假期等,但其出生率依然处于低位。

日本政府曾警告称,人口下降正在让该国走向“社会功能障碍的边缘”。

作为第一个迎接“少子化”的东亚国家,日本从1992年以来即推出诸多应对“低生育率”的措施,韩国的相应政策则于2003年启动。

2025年韩国持续砸钱补贴生育

2024年6月,韩国刚宣布进入“人口紧急状态”,但年末的新生儿数量却实现了九年以来的首次增长。据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韩国新生儿人数为24.23万人,相比2023年增加了1.23万人。

根据韩国统计厅的人口动态数据显示,得益于首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2024年4月以来,首尔市的出生率呈现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10月,出生人数在7个月内同比增加了1901人(增长8.4%),同期婚姻登记数量也增加了4799件(增长24.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出生人数连续7个月增长,这是首尔市12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标志着低出生率问题开始迎来转折。

9年来韩国新生儿首次正增长。图源:澎湃新闻

新生人口激励政策取得初步成效,韩国又继续从女性产假的延长、男性育儿假的设置,到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公务员优先晋升等与生育相关的补贴与福利政策上铆足了劲。

此前,在2023年,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低生育老龄化社会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应对低生育率问题,韩国政府已投入了近280万亿韩元(约合1.5万亿元人民币)的“天文数字”预算。其中,仁川市政府推出了“1亿+idream”政策,每位在仁川出生的婴儿从出生到18岁,可累计获得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的资金支持,包括新增的2800万韩元,用于“天使”奖金、儿童梦想津贴和孕妇交通费等。

尽管2023年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但韩国在2024年进一步加大了生育补贴与福利力度。2024年1月11日,韩国保健福祉部宣布,大幅提高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父母的补贴,以进一步鼓励生育。根据新政策,家中有1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可获得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补贴;抚育1至2岁幼儿的父母每月可获得50万韩元补贴(约合人民币2510元)。

时至2025年,韩国仍在进一步加大生育补贴。

2025年1月,首尔市政府启动应对低出生率的第二阶段措施,预计投入3.2万亿韩元,全力推进“首尔生育支持项目”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涵盖了三个主要领域(育儿与住房、工作生活平衡与育儿友好、相亲与生育),细分为87个具体项目。

以下是首尔市政府2025年新增的生育补贴政策:

2025年首尔市新增及升级的低出生率应对政策。图源:韩国首尔政府官网

2025年首尔市新生儿及家庭支持政策一览。图源:韩国首尔政府官网

育儿与住房支持上,新增为生育子女的无房家庭提供住房补贴,紧急及临时托育项目扩展至25个区。符合条件的家庭可获得每月30万韩元的住房补贴,为期两年,总额达720万韩元。

工作生活平衡与育儿友好上,新增支持中小企业、小商户及个体经营者的生育和育儿。

民间托育服务补贴:为使用民间托育服务的小商户家庭提供费用的2/3补贴,每名儿童可享受最长6个月、最多360万韩元的资助;

育儿假替代人力补贴:为雇用育儿假替代人员的小商户提供每月246万韩元的补贴,最长补贴6个月(仅适用于参与“工作与生活平衡积分制”的企业)。

停业损失补贴:因怀孕或生育导致暂停营业的小商户可获得每日5万韩元的补贴,最多50万韩元,用于支付租金和公共费用。

针对个体经营者等,首尔市政府在韩国雇佣劳动部补贴150万韩元的基础上,将额外提供90万韩元补贴,总金额达到240万韩元,等同于最低保障金额。此外,未曾享受相关补贴的个体经营者配偶也将获得80万韩元的“配偶生育假工资补贴”,进一步缓解生育家庭的经济压力。

此外,韩国还将上线育儿用品折扣商城“生育支持商城”。该商城计划于2025年2月底上线,提供尿布、奶粉等育儿用品的最高五折优惠,帮助家庭降低育儿成本。

相亲与生育上,首尔市政府打造从相识到结婚再到育儿的完整支持体系,新增新婚夫妇结婚置办费用补贴,具体为:自2025年10月起,为2025年1月1日后登记结婚且在一年内的新婚夫妇(中位收入150%以下)提供结婚筹备及家居置办费用补贴,最高可达100万韩元。该项目目前正处于社会保障协商及条例修订等前期准备阶段,预计将于下半年正式推出,并在实施前提供详细指南。

首尔市女性家庭室长表示:“在首尔市领先的低出生率综合对策推动下,出生人数和婚姻登记数量双双增长,为首尔市走出长期低出生率的阴影带来了重要契机。我们将以‘让生育决策更容易、让育儿负担更轻松’为目标,切实推进‘首尔生育支持项目’,进一步巩固这一积极势头。”

然而,也有专家对这些政策的效果持保留态度。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安德鲁·杨认为,韩国政府推出的育儿补贴、男性育儿假等措施只是“创可贴式的解决方案”,难以解决低生育率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日本推出“加速计划”以破低生育率困局

比韩国更严重的是,少子化正在加速危害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日本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岌岌可危。

2024年,日本少子化问题进一步加剧。据厚生劳动省数据,2024年1月至10月出生人数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5%。媒体推算全年出生人数预计为68.7万人,较2023年减少5.5%,首次跌破70万大关,成为自1899年有统计记录以来出生人数最低的一年,且连续第九年下降。少子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如日本新潟县计划将公立高中从86所缩减至64所,引发对地方衰退的担忧,但当地政府承认“无法逆转少子化趋势”。

对此,日本政府制定了“加速计划”政策,在2027年前集中采取措施,从成本、教育、职场、财政4方面入手以期破局,提高生育率。

经济支持上,2023财年一次性生产补助金从42万日元提高至50万日元,并计划在2026财年进一步强化生育支援政策,包括将分娩费用纳入医保、提供无痛分娩服务等。此外,政府还通过儿童生活补贴减轻家长负担,0岁至3岁儿童每月补贴1.5万日元,3岁至高中毕业每月补贴1万日元,多孩家庭的第三个及之后的孩子每月补贴3万日元。政府还在高等教育费用和住宅保障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提升育儿环境上,社区为产妇提供三次上门慰问并赠送总价值10万日元的礼品,政府提升保育园质量,减少保育士负责的儿童数量,从2024财年开始,即使父母不工作,孩子也可进入保育园,扩大对所有儿童的教育支持,减轻家长负担。

职场环境上,日本政府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85%的男性休育儿假,并将育儿假津贴率提高至100%。实施“父母与子女选择工作制度”,允许员工在子女3岁前灵活选择工作时间和方式,并设立“育儿短时工作津贴”。

在财政改革方面,日本计划在2028财年进行开支改革,通过节省公费和减轻社保负担,构建公平的支援金制度。政府将增加育儿相关预算,将“加速计划”预算从3万亿日元增加至3.5万亿日元,目标是到2030年代初实现儿童家庭厅预算翻倍增长。

日本少子化政策调整过程。图源:《社会政策研究》2022年第1期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外,日本各地也纷纷出台多种政策鼓励生育:

长野县计划在新年度预算案中加入相关预算,增强育儿援助,减轻保育费。对于未满3岁的儿童,第三胎开始完全免除保育费,第二胎费用减半;年收入不到360万日元的家庭,第一胎费用减半,第二胎开始全免;

冈山县计划投入6.3亿日元,鼓励男性休育儿假、打造良好的育儿环境,新举措包括为新婚夫妇和有结婚意愿的情侣提供店铺折扣优惠、培养公司经营者支持育儿的意识等。

事实上,日本的人口减少、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日本财团在2023年针对全国范围内1000名17岁至19岁的年轻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74%的受访者对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表示出强烈的危机感,而约82%的人认为政府在应对这些问题上的措施还不够充分。

日本厚生劳动省警告说,该国只剩下几年时间来扭转其人口下降趋势。作为回应,中央和地方推出了各种举措,从每个孩子的现金津贴到配对应用程序,以提高出生率。

据“新民晚报”报道,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近日发布未来人口推算数据,引发热议。数据显示,2070年日本总人口将降至8700万人,2120年将降至5000万人。

与此同时,根据内阁府公布的《令和4年(2022年)版高龄社会白皮书》数据,2025年日本75岁以上老年人预计将达到2180万人,65到74岁老年人为1497万人。换言之,届时大约每3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老年人,每5人中就有一位75岁以上老年人。此外,总务省公开的资料还显示,截至2024年4月1日,日本未满15岁人口占总人口11.5%,连续49年递减。

中国如何应对少子化现象?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经济师金盈盈、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宋娟认为,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降速减缓,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980—2020年亚洲三国总和生育率。图源:澎湃新闻

首先,生育支持政策介入时间较晚,日本和韩国分别在生育率低迷20年和30年后才开始积极推出相关支持政策,导致政策效果滞后;其次,新加坡和韩国前期实行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开放生育后,生育下行惯性较大,政策效果显现缓慢;第三,结婚率降低,导致生育率进一步走低,且亚洲国家非婚生育占比较低,婚育文化与欧洲不同;最后,亚洲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相对欧洲国家较小,如2017年日本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仅1.79%,远低于法国、瑞典等国的3.5%以上水平。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期,面临着超低生育率导致的出生人口规模大幅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放缓的双重挑战。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在“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低生育率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风险。

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显示,如果缺乏有效的生育福利政策,中国出生人口将在几年内跌破700万,到2050年跌破500万,2100年仅不到100万。中国现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到本世纪中叶只有印度的1/3,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1/4。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到11.7亿,到2100年,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比例将下降到4.8%,总人口很可能被美国等国家超越,而出生人口占世界比例只有不到1%。

因此,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建议在国家层面研究成立专门的应对少子化统一推进部门,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加快完善生育政策体系,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借鉴国外经验。成立国家层面的统一推进部门,强化顶层设计,解决多部门联动和顶层机构缺失问题,保障生育支持政策整体化推进,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细化托育、时间以及经济层面的生育政策体系设计,切实减轻家庭生育负担。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包括全面放开生育限制,释放生育潜能;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提高生育人口基数;向新生儿家庭按月发放育儿补贴,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增加子女基本支出、子女医疗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推进托儿所、幼儿园一体化发展,增加幼儿园、托儿所数量;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对大、中、小学建设的投入,减少教育内卷,缓解家长焦虑;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同育儿,弘扬传统美德;借鉴德国经验,给予男性更多灵活的育儿假期,配套财政补贴。

此外,加强人口监测与研究,建立人口监测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人口研究,建立人口与经济、教育的研究模型,探索未来路径。同时,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通过教育改革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树立积极老年观,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超大城市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符合超大城市市情的生育减负政策体系,将建设对外来人口友好型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作为关键一环,以更为宽松包容的人口政策持续导入年轻人口,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供给力度;聚焦“综合减负”,在生育成本减负、税收优惠、男性育儿假等方面跨前研究、加大力度;加快延长鼓励生育政策链条,着力在提振结婚率和隔代照料补贴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打开人口政策空间,通过空间结构调整,提升新城人口集聚效应,为延缓老龄化、“少子化”进程提供积极有效的人口补充。

[引用]

① 生育的细节|“超少子化”现象思考:邻国日韩的经验与教训.中工网.2023-08-23.

② 申论︱发达国家应对“少子化”政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澎湃新闻.2023-09-07.

③ 沈洁:“超少子化”现象的政策思考——兼论日本与韩国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2022-07-19.

④ 9年来首次止跌回升,韩国新生儿为什么变多了?.澎湃新闻.2025-01-10.

⑤ 首尔市政府启动应对低出生率的第二阶段措施,今年投入3.2万亿韩元.SMG.2025-01-23.

⑥ 必须借鉴:为挽救不断下降的出生率,日本推出每周四天工作制.火星数据研究所.204-12-09.

⑦ 日本:四箭齐发保生育.《环球》杂志.2024-01-25.

⑧ 日本多地出台政策鼓励生育.新民晚报.2024-02-22.

⑨ 梁建章:严重少子化是家事还是国事?.梁建章.2024-01-17.

⑩ 王萍萍:人口总量降幅收窄 人口素质持续提升.国家统计局.2025-01-17.

⑪ 史上新低,2024年日本出生人数基本确定跌破70万.亚太快讯.2025-01-01.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