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杀害杨子荣的土匪自首后,人们才得知:杨子荣的死是场意外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24-04-24 17:02:43

1968年,一名名叫孟老三的村民,在看《智取威虎山》的时候,突然脸色煞白、浑身颤抖,看起来就像是突然得了重病的样子。

见状,一位民兵当即走上前,准备查看他的状况,没想到民兵刚走上前,就被孟老三紧紧地拽住了衣角,紧接着孟老三就讲出了一番,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地话:“我有罪,我有罪,是我开枪打了杨子荣啊!”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孟老三看戏看魔怔了,竟然幻想自己是土匪,还开枪打了杨子荣?可是在经过仔细调查之后,众人终于发现孟老三说的都是真的!他以前确实是个土匪,而杨子荣的死也确实与他有关。

这一切都要从1947年开始说起。

1947年,牡丹江地区的大部分土匪,都已经被解放军消灭,只剩下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

为了剿灭这小部分逃跑的残匪,上级组建了一个武装侦察小分队,小分队的负责人,由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杨子荣担任。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一个叫做峡河的小山村。他的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

杨子荣出生的时候,华北地区,或者说整个中国都不太平,贫苦百姓既要忍受饥饿,又要忍受军阀混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世恩不得不带着妻儿谋求出路。当时东北人少地多,相对其他地方工业也较为发达,再加上山东地区离东北也比较近,于是一家人便前往东北地区谋生,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闯关东”。

经过一番折腾,杨世恩一家终于来到了东北安东。一家人努力工作维持生活,但还是太过艰苦,于是杨世恩夫妇决定各带着几个孩子分开活命。

最后,父亲杨世恩带着女儿留在了安东,母亲宋学芝则带着杨子荣几个孩子,回到了山东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愈发混乱,民不聊生。于是,宋学芝便安排杨子荣前往安东投靠父亲。来到安东尼之后,杨子荣先读了两年书。但杨子荣眼见家中生活拮据,便离开了学校,来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

然而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就碰上了厂子裁人,杨子荣便不信被裁了。但杨子荣并没有灰心,他努力找工作,后来便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

在此期间,杨子荣见了太多贫苦大众被压迫的事,再加上他自己也是穷苦出身,因此更能感同身受,常常为工友打抱不平,他也因此时常被辞退。

1938年底,杨子荣来到了鞍山千山采矿区当矿工。矿区十分危险,可以说大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的,然而当时的日本监工,非但丝毫不在意矿工的安全,还非打即骂。

一次,日本监工不知为何扬起鞭子打矿工,杨子荣看到了顿时怒上心头,一把夺过鞭子,还打了日本监工一顿,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

这样做确实大快人心,但杨子荣也意识到他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甚至可能连东北都呆不下去了,因为日本人肯定会找自己的麻烦,于是他便决定逃离矿山。之后,在工友的帮助下,他成功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

在东北闯荡了十几年的杨子荣,完全熟悉了东北的风土人情,甚至对一些三教九流的行业也很了解,一些暗语和黑话也了然于心,如果不特意询问杨子荣是那的人,恐怕很多人都会以为他是东北人。

当然了,对于这些误认,杨子荣常常一笑置之,而此时的杨子荣并不知道,他在东北的这些经历,会为他以后参军,并成为侦察员起到了重要作用。

话说,从东北回到老家的杨子荣,想起在东北的经历,愈发痛恨日本人,于是便参加了八路军的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一起打日寇。

对杨子荣而言,和八路军一块儿打敌人的日子,是他二十几年来最快乐的日子,因此决心参加八路军。1945年秋,时年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随后被编入了胶东海军支队。

当时,杨子荣考虑到国内形势复杂,为了不让家人受牵连,于是在填写报名表时,并没有使用自己的原名杨宗贵,而是填上了“杨子荣”三个字。

刚参军时,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又考虑到他有家庭,于是便将他分配到了伙房当炊事员。但杨子荣哪受得了只当一个炊事员,他可是想着上阵杀敌的。

杨子荣再三向领导请求上前线,恰好那时中央决定开进东北,杨子荣所在的部队奉命率先挺进东北,而杨子荣又对东北这么熟悉,于是,上级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时东北的治安情况很差,土匪尤其多,因此部队进入东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剿匪,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样以后也可以得到东北老百姓的支持。

之前说了,杨子荣是一个“老东北”,因此到达牡丹江之后,首长便派出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进行侦查。

杨子荣靠着在东北多年生活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很快摸清了海林镇的情况。

随后杨子荣等人,便来到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那里,敦促其放下武器,随后又宣讲了我党的剿匪政策,并劝导他不要负隅顽抗,拒降者,就地缴械。孙江当即表示投降,就这样,海林镇解放。

1946年3月,杨子荣所在营开始追击土匪李开江,李开江一路跑到杏树沟,这里环境复杂,于是他便据险顽抗。

杨子荣见状,随即带领一班人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之后,杨子荣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对敌人进行劝说,表示你们再不投降,我军就要动用重武器了。

就这样,杨子荣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400多名敌人放下武器。也因此,杨子荣被评为了团战斗模范。

同年5月,杨子荣又带领着一支分队,生擒了所谓的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祥),又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

而要说到杨子荣最为人所熟知的剿匪功绩,应当是他活捉了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的匪首“座山雕”。

1947年,这个时候大多数匪徒都被剿灭了,只剩下“座山雕”这个狡猾的对手。说“座山雕”狡猾,是因为他早早地便躲进了深山老林中,因此,我军出动多次,也没能彻底将其剿灭。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金额的那个让杨子荣带领4名战士,化装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一举歼灭“座山雕”。

同年1月26日,杨子荣便和4名战士,向林海雪原进发。一直走了很久,杨子荣等人才发现了人烟——一个住了十几个工人的窝棚。

杨子荣以前也在山来砍过树,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意识到这些伐木工绝对不是简单的工人,应该与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于是杨子荣立马走上前,以天冷到棚里休息的借口,顺利进入棚里,谈话间,杨子荣乘机说出了只有土匪之间才能懂得黑话。那些“伐木工”一听,瞬间明白了杨子荣的意思,想要投靠他们。

但他们警惕性很高,开始并没有理会杨子荣,直到杨子荣与战友们聊天“不经意”间,说出了他们曾和解放军交过手,“伐木工”才出现了反应:一个孟把头过来搭腔,说自己是“座山雕”的副官。

杨子荣当即表示自己就是为了投靠“座山雕”而来的。孟把头随即说,要加入他们,需要投名状。所谓“投名状”就是干些只有土匪才会做的事。

杨子荣干脆利落地表示,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砍人他在行,说着就要跑到附近的农村杀人。孟把手立马拦住了杨子荣,若是以往说不定,他真让杨子荣去干了,但是现在解放军来了,剿灭了这么多土匪,他可不想太招摇。

杨子荣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会这么干脆利落。孟把头表示,附近村民跟他们处得挺好的,你抢点东西就成。于是杨子荣一行人就去偷了几只鸡,那速度、那身手、那表现,令孟把头十分满意。

随后,孟把头就把杨子荣往大本营带。在通过大本营的路上,“座山雕”还设置了三道哨卡,杨子荣每过一道哨卡,就把土匪绑了,让两名战士们看管,最后来到了座山雕的老巢,其实也就是一个草棚子。

杨子荣猛地冲进草棚,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把座山雕吓了一跳,其实座山雕就是一个老头,当即就表示了投降。这一天,是1947年2月6日。

活捉了“座山雕”,部队别提有多高兴了,司令部当即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并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而这个历史史实,之后被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熟悉的《智取威虎山》。

不过剿匪还没完,还有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鉴于杨子荣剿匪经验丰富,能力强,上级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杨子荣也欣然接受,并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这时,谁也没有想到,杨子荣会因此丢了性命。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带领战士们,在梨树沟一带追击残匪郑三炮等人,在与敌人交火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由于当时天气温度太低,杨子荣的手枪受冻,无法打响。

而就是这个空档,一枚子弹突然射进了杨子荣的胸膛,杨子荣中枪倒地,壮烈牺牲。开这一枪的人,就是开头提到过的那个孟老三。

当时,杨子荣倒地之后,战友们悲愤不已,双方立马激战起来。在交战中,大多数土匪被消灭,而孟老三却趁乱逃跑了,这一跑就是20多年。

这些年来,孟老三一直活在恐惧当中,也不敢认罪。但当他看了《智取威虎山》之后,他觉得自己必须自首,因为他曾杀死了这样一个英雄。

孟老三向公安机关认真讲了那天发生的事,说自己当时被包围后,很害怕也很着急,情急之下,便开了枪,结果射中了杨子荣。事后,公安机关监狱孟老三认罪态度良好,再加上很多事情已无法查证,最终判处他8年有期徒刑。

再说回到杨子荣,杨子荣牺牲之后,部队十分难过与惋惜,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杨子荣“特级侦察英雄”、“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并且其生前所在的排,也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毫无疑问,杨子荣是一个英雄,一个凯旋的英雄,是所有人的偶像!

0 阅读:15
历史可以很好看

历史可以很好看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