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万岁!”
1955年7月28日,海南儋县渔民王福财跪在白龙尾岛沙滩上,看着解放军战士将国民党残军的旗帜扯下。
他身后249名同胞振臂高呼,庙中妈祖像前的香火在海风中摇曳。

这座距离海南仅130公里的岛屿,自1750年起便是中国渔民的“海上家园”,铁钟上“海宝庙”三个汉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谁能想到,两年后,这座用鲜血换来的岛屿竟被亲手“送出”?

1957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访华时提出:“抗击美帝需要雷达站,白龙尾岛位置绝佳。”
毛泽东一句“同志加兄弟”,让这座战略要地成为中越友谊的“信物”。
时任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马白山含着泪签下移交协议,岛民哭喊着“我们是中国人”,却被强行划为“越南华人”。
这一送,送出了北部湾的咽喉。
白龙尾岛位于北部湾中心,距离中越海岸各70海里,既是南海油气资源的“钥匙”,也是控制北部湾航道的天然堡垒。
中国未收分文,反而赠送越南2.2万元固定资产,甚至连岛上银行、学校的公章都一并移交。
越南的野心远超想象。
1975年统一后,越南自诩“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不仅在白龙尾岛部署十余艘炮艇、修建永久军事基地,更在南沙群岛强占29个岛礁,远超中国实控数。
2004年北部湾划界,越南以53.23%海域面积碾压中国的46.77%,白龙尾岛彻底沦为越方“领土”。

1. 文化抹除与主权篡改
越南接管白龙尾岛后,立即拆除中国渔民的祖庙,将“浮水洲村”更名为“海防市白龙尾镇”。
岛上仅存的汉字碑刻被凿毁,儋州话学校改为越南语教学。
2015年,越南在岛上修建“抗法英雄纪念馆”,将法国殖民者塑造为“解放者”,彻底抹去中国痕迹。
2. 军事扩张与资源掠夺
越南以白龙尾岛为跳板,在北部湾盗采油气资源。
2011年“平明二号”事件中,越南勘探船强行撞击中国渔船,拖行一小时后扬长而去。
据中国海警局统计,2024年越南在北部湾非法油气开采量达120万吨,相当于中国全年进口量的3%。
更令人愤慨的是,越南海军频繁抓捕中国渔民,2025年1月,越南籍渔船陈某王在白龙尾岛附近非法捕捞,被中国海警查获时竟称“这里是越南海域”。

3. 南海博弈的野心
越南至今强占南沙群岛29个岛礁,部署俄制T-54坦克、122毫米榴弹炮等重武器,在南威岛修建机场跑道,试图将南海变为“越南湖”。
反观中国,实控岛礁仅8个,且多为无人礁盘。
这种悬殊对比,正是越南“以小博大”的战略赌局。

1. 历史教训:退让换不来和平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虽夺回部分岛屿,但白龙尾岛已成“铁桶”。
越南在岛上部署斯托克-E型防空雷达,可探测57公里内的隐身战机,试图压制中国歼-20的威慑力。
更讽刺的是,越南用于建造军事基地的钢材,竟来自中国1970年代的援助。
2. 实力后盾:航母与导弹的谈判桌
2025年4月,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南海展开实战化演练,轰-6K轰炸机挂载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的速度可在15分钟内覆盖越南全境。
与此同时,中国在永兴岛部署红旗-9B防空系统,在渚碧礁建成3000米跑道的机场,形成“南海铁三角”。
3. 外交破局:从东盟到国际舆论
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推动联合巡航常态化。
2024年11月,中越海警在北部湾开展第28次联合巡逻,尽管越南仍小动作不断,但东盟国家已开始警惕其“南海搅局”策略。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南海网等平台,向国际社会揭露越南盗采资源、破坏生态的行径,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今日退一步,明日失千里。”
白龙尾岛的教训警示我们:国际政治无永恒友谊,唯有实力与利益永恒。
从1955年的“兄弟情谊”到2025年的“航母对峙”,中国用70年时间明白一个道理——领土主权不是施舍,而是拳头与智慧的博弈。

当越南在白龙尾岛升起国旗时,可曾记得岛上铁钟上的汉字?
当中国渔民在北部湾被抓捕时,可曾听见祖先在妈祖庙前的誓言?
南海每一寸礁石都刻着中国之名,每一朵浪花都流淌着炎黄血脉。
今日的中国,既有“东风快递”的雷霆之力,也有“一带一路”的怀柔之策,但在领土问题上,永远只有一个答案: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