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世友上将在我军部队中绝对是一流猛将,他在战争时期攻城拔寨,建国后还指挥对越战争,打得敌人一蹶不振。

可是在战场上他也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华东战场上,他曾遇到一座非常棘手的小县城,他的前进步伐被敌人拦了快一个多月。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身旁的一班长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助他拿下眼前这座小城池,他最后是如何获得胜利的?

解放战争刚一爆发,国军就迫不及待地派遣大军攻占山东地区,对于这块宝地,老蒋眼馋很久,国军妄想凭借兵力优势消灭我军的各地的根据地,可面对敌人的大军围剿。

我军指战员也不是吃素的,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打得国军节节败退,为此老蒋学聪明了,让国军各支队伍抱团,再次借用兵力优势,试图以力压人。

而粟裕将军在此期间,获得我军打入敌军内部的地下党同志送来的绝密情报,抓住敌军贪功冒进的这一习惯和漏洞,带人将张灵甫连带整编74师围困在孟良崮。

这一战国军五大王牌之一被全歼,国军各部纷纷胆寒,彻底扭转我军在山东地区的劣势,开始转守为攻。

整编74师被我军全歼,让国军元气大伤,可老蒋财大气粗,向美国购买了新一批武器装备后,重振旗鼓,再次向山东进发,毛主席第一时间作出新的战术安排,意识到山东地区的局势出现反转。

作出相应的安排和变化,此时我军还没有发展起来,解放军无法和敌人正面抗衡,一直依靠运动战歼灭敌人,无法跟敌人硬碰硬,毛主席明白,只有运动攻坚战才能彻底粉碎敌人一切阴谋诡计。

为此毛主席依照当前战局,将以点破面的任务交给山东地区许世友率领的内部兵团,从胶济铁路开始进发,挨个拔除沿线的敌人,随后再转道清津浦路继续消灭敌军部队,一直打到徐州地界,将整个山东地界的铁路线掌控在我军手上。

此时胶济线掌握在国军上将王耀武手中,他主管山东地区,十分难缠,手下部队遍布青岛、济南和潍坊等地区,在当地的周村和张店等地还布置重兵把守,接到新的任务安排之后,他将第一战放在周村。

他派出侦察兵侦查敌人的布局和兵力布局后,开始短期的整军运动提高全军士气,准备完毕后战斗打响,部队经过整军运动变得非常高效,不到十天就拿下周村和张店的敌人,切断敌人在多条线路上的联系。

这点小胜并没有被许世友放在眼里,因为他知道周村这两地的国军属于地方军,而且地位分散,不是国军主力,威胁不大,战斗力也很弱,这才短短几天拿下三万多敌人。

分散布局适合我军发动运动战,这是我军最熟悉的战斗模式,因此,我军攻打小型据点几乎无往不利,最难打的莫过于城市攻坚战,即便是一座小县城也非常难以拿下。

而在许世友部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城市必须拔除,那就是潍坊,这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连通多地,更是国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掌握着整个山东枢纽,为此必须拿下。

可此前我军没有攻坚方面的经验,对于是否能够拿下潍坊这座小城,许世友也,没有多大信心,而当时城内坐镇的是国军第九十六军军长陈金城,麾下还有附近的多股势力联合在一起。

许世友知道这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不能强攻,可以选择智取,为此许世友将军提前上作战计划上报中央,想着在周村战役打响后,休整后立马投入攻打潍坊的战役中,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可此时虽然我军连续征战下让潍坊成了一座孤城,但这也引起敌军守将陈金城的戒备之心,给潍坊城内外布下层层防御措施,主要布置在东西两面,三道防线之内布置了上百个子母堡垒,外带一些地雷和其他陷阱。

三道防线仿佛层层相扣,既能算独立防线,也算是阵中阵,这样的杰作被国军当成坚固堡垒,不相信我军能够攻破,因为此时我军缺乏大规模攻城武器,王耀武也对潍坊信心十足。

甚至以为我军会放弃这里,转而进攻济南城,将全部注意力和重心都放在守卫济南城上面,就在敌人麻痹大意的时候,许世友带队来到城外,这场战役打响算是我军历史上第一场攻坚战,意义十分重大。

为此陈粟两位首长对此十分重视,让许世友务必拿下潍坊,他事先侦查好敌军的部署,深吸一口气,很难打,为此他开会制定作战方案十分细致。

侦察兵对潍坊附近的桥梁和各条出入道路做好详细的侦查工作,因地制宜制定作战方案,随后他在攻打周村时,拔出潍坊周围的其他据点,逐步蚕食潍坊地区。

随着战斗打响,我军攻城非常惨烈,没有大炮扫清外围据点,我军的武器无法对子母堡垒产生有效的伤害,为此只能让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挨个拔除。

潍坊的防线打得我军十分憋屈,敌人里三层外三层,打了半个多月才慢慢扫清敌军的外围据点,可此时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消耗,我军的弹药和物资都消耗过半。

负责主攻的26团经过半个月拼杀,战士们十分疲惫,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我军只能寸寸推进,战士们选择坑道战术慢慢接近敌人的城墙,敌军的内部储备十分充沛,一时之间难以拿下。

城下经过我军战士锲而不舍的进攻变成一个无底洞,用战士的生命填补这个窟窿,我军在战斗时想尽各种办法完成突破,多次无果后,暂时想一想的破城方式,没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无异于在浪费战士们的性命。

一开始我军有几门大炮,可潍坊城墙和城门是青石板加厚过的,等到仅剩的几十枚炮弹打光了也没能轰开,正面强攻昨日无果,我军选择靠挖地道的方式突破一下。

可守城的国军也不是不懂如何打仗,守在城墙周围,哪里有动静也不拿枪射击,等着我军上来,直接用城里的大炮轰,挖一个地道轰塌一个,给我军造成大量损失。

部队组织突击队,因为没有强攻的经验,往往都是无功而返,有一次开会提出将炸药包扔到城墙上进行爆破,木杆长度不够,踩上云梯也没多大效果,携带的炸药包引线太短,还没上墙头就炸了。

没有多少效果,反而浪费炸药包,在一次集思广益的时候,其中一个班长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他告诉许世友,可以在木杆上面装上滑轮,那样就能在炸药包爆炸之前送到城墙上炸出一个缺口。

许世友听闻这是一个好主意,立马让人加班加点改良炸药包和木杆,配上滑轮之后,效果十分显著,突击队的战士们来到城墙外,直接将四十公斤重的炸药包扔到墙头完成爆破,炸出一个缺口。

眼看效果显著,其他战士立马纷纷效仿,多次爆破下,成功炸开一个缺口,负责突击的战士进入缺口跟敌人继续战斗,吸引其他两个城墙的敌人,许世友得知突击队的战士在孤军奋战。

他立马下令其他两个城墙猛攻,多次进攻拿下东南两个城墙,随后立马支援西城墙的突击队,完成攻城任务,历时一个多月,我军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战也是我军第一个城市攻坚战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这一战成了解放战场上我军奋起反击的新篇章,攻城经验传至全军,供各部队学习借鉴,为之后的城市攻坚战留下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