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毁誉参半的时代缩影

翰藻看历史 2024-11-28 13:57:09

胡适,在中国近代史上形象复杂。他凭借《文学改良刍议》在五四运动里兴波起澜,力推白话文,获陈独秀盛赞,于新文化运动居功至伟。只是相较于鲁迅的文学深度、陈独秀与李大钊的思想高度,后续作为略显黯淡。

身为所谓改革开放先驱,“领军者”之名却难副其实。众多美国博士学位,未产生钱学森那般扭转乾坤之效。1930 年与梁漱溟论辩,其将中国困境片面归罪于内,言论被“公知”利用,流毒至今。

“九一八”后,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却本末倒置,沉溺于获取荣誉博士。抗战时,他的“不抵抗”与对日妥协言论尽显懦弱。解放战争中,竟主动劝降,尽显双标丑态。

受美式自由主义熏陶,胡适误认国民党为民主自由之舟。北平被围,他拒解放军橄榄枝,远走他乡,终未得偿所愿,晚年还因反蒋身陷囹圄。

胡适一生,功过相缠。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却又在民族大义与历史抉择前迷失。我们应穿透历史迷障,还原真实胡适,深思其背后的时代况味与人生谜题。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翰藻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