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学,你知道吗?”谢老师将手中的古籍合上,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兴奋,“陈言先生在《三因方》中提出了病因的三大类别,这对于我们理解疾病的本质至关重要。”
小王闻言,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三因?是什么意思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南宋陈言将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别。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则是造成疾病的外在和内在原因,而不内外因则包括了饮食所伤、叫呼伤气、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等。这种分类方式,使我们能够更系统地理解疾病的成因。”
小王听得入神,他想象着这种理论是如何贯穿着中医诊疗的方方面面。
“而病因的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的病证。”谢老师的话语清晰而有条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小王点点头,心中对中医的疗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一来,治疗疾病就像是解一道道谜题,需要根据病因和病证来对症下药。”他感慨地说道。
谢老师笑了笑,“正是如此。而且,《三因方》不仅对疾病的分类有着深入的探讨,更是结合了临床实践和《内经》的理论,对后世病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元四大家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各有创新,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谢老师," 小王又问道,"我一直很想了解有关中医的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大家,您能告诉我更多吗?"
寒凉学派刘完素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小王," 谢老师说道,"中医的四大家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我们医界后人应当珍视的宝贵遗产。这些流派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由金元时期的大家刘完素主导。他主张火热病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说法,创立了‘火热论’,常常使用寒凉药物治疗疾病。他的研究不仅提高了中医病机理论,还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产生了影响。因为刘完素家住河间,所以也被称为河间学派。"
小王听得入迷,快速记录下这些信息。
易水学派张元素"接下来是易水学派," 谢老师继续说道,"金代医家张元素在《内经》和《中藏经》的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为理论基础,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总结用药,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王留意到,每个流派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而且都受到历史背景和地域的影响。
攻邪学派张从正"攻邪学派," 谢老师继续道,"由金元时期的大家张从正主导,他强调病因是邪气侵入引起的,治疗应以驱邪为主,善用吐汗和下法,偏重攻法,反对滥用补法。这深化了中医治则理论,丰富了临床经验。"
"谢老师," 小王说道,"这些流派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谢老师微笑着回答:"这正是中医的奥妙之处。虽然每个流派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但它们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借鉴,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医的完整体系。"
小王点头表示理解,他对中医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补土学派李杲谢老师继续介绍:"补土学派,又称温补学派,由金元时期的大家李杲主导,他强调‘人以胃气为本’,特别注重后天脾胃,创立了‘脾胃论’,长于温补之法。"
滋阴学派朱丹溪然后,他顺着话题说:"滋阴学派,由金元时期的大家朱丹溪主导,受到刘完素的‘火热论’影响,也接受了李杲的‘内伤论’观点。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新论,治病多用滋阴降火之法。"
温补学派薛已、张介宾和赵献可等最后,谢老师介绍了最后两个流派:"温补学派," 他说,"在明代兴盛起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孙一奎、李中梓等医家重视命门水火的研究,探讨脏腑病机,侧重于虚损病证,形成了善用温补的特点,充实发展了命门学说,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幼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中年从军,曾到过燕、冀、鲁等地,后回乡致力于医学。于医之外,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 [1]张景岳积30年辛劳研究《素问》《灵枢》,终于撰成《类经》。《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在医学理论方面,张景岳根据《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温病学派吴又可、叶天士和吴瑭等最后,他提到了温病学派:"明代末年,温疫流行,用伤寒治法无效,吴又可在明代,清代叶天士、吴瑭为中坚,对外感热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温疫病机和温病学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理论。提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六淫病邪;戾气多“从口鼻而入”,往往相互传染,形成广泛性流行,症状、病程多类似;不同疫病有不同的发病季节;人与禽畜皆有疫病,但各不相同又有一定联系。
先进的中医大师有哪些?小王深深地点了点头,又问起:"谢老师,现今的中医大师有哪些?我听说每五年会评选一次国医大师,那什么是国医大师评选呢?"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深情地看着小王说:"国医大师评选是中医药事业中的一项重大活动,它的目的是发掘和表彰在中医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评选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药人员,包括民族医药。被评选为国医大师的人,必须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声誉的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问道:“那还有哪些条件呢?”
谢老师抚摸着胡须,思索片刻后答道:“国医大师还需要具备品德高尚,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他们还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方面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对全国和行业具有重大影响。此外,他们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至少要有55年以上的经验,而且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附《国医大师》名单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