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描绘的是深秋的时节,诗人站在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令人神清气爽,心驰神往,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征雁”是指南飞的大雁,“无蝉”是说蝉的鸣叫声已经消失了,点明了已是深秋时节,渲染了秋季凄冷、萧瑟的景象。
诗人登上百尺高台,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澄澈空明,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意味。
诗的前两句极力表现深秋的寒凉,随即诗人笔锋一转,神游天外,想到霜雪女神青霄玉女和月宫仙子嫦娥。她们二人不仅能经得起寒冷的考验,还能翩翩起舞,争妍斗丽。
冰冷冷的景象瞬间变成一幅冰肌玉骨、雾鬓风鬟、超凡脱俗的仙女画卷。
诗人从深秋明月的夜景里,联想到天外仙子的绰约仙姿,寓情寄兴,反映了他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美好理想的追求,是一首构思精巧,想象奇妙的咏月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