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孔令华意外离世,李敏大哭不止,女儿:妈妈没过一天好日子

兴衰五千年 2024-09-27 09:23:33

1999年,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孔令华意外离世。由于孔令华离世的时候太过突然,所以李敏到达医院时,丈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母亲李敏时,女儿说:“妈妈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说着说着,女儿便流出了悲伤的泪水……

1958年6月,在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李敏突然收到了孔令华托人带来的小礼物,随信而来的还有一封表达感情的信。

不久后,李敏便给孔令华回了一封信,确定了两人的恋爱关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于是,李敏决定将这件事情告诉父亲。

那天,在听到女儿已经谈了恋爱,毛主席十分关心,笑着说:“这个小孔的父亲是哪个?在哪里工作?”

听到父亲问这些,李敏也不知道。因为她觉得是和孔令华谈婚论嫁,跟他家人也没有关系,便一直都没有了解过。于是,李敏摇了摇头,诚实地说:“这,我没有问过,他也没有说过。”

对此,毛主席也没有责怪,只是问:“那你怎么跟他交朋友呢?”李敏对此感到有些不解,便说:“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我想他的父亲应该是军队干部吧!再说,我是跟他交朋友,了解他父母干嘛?”

见女儿如此纯真,毛主席耐心地给女儿作了解释,说:“两家结亲嘛!还是要问一问,了解情况的。”

听了父亲的话,李敏也觉得有道理,便向孔令华了解了他父母的一些情况。

得知小孔的父亲是孔从洲时,毛主席说:“小孔的父亲原来是孔从洲将军,我知道他。”

见父亲知道孔令华的父亲,李敏试探着问:“那你同意吗?”毛主席说:“好,什么时候领小孔来见一见?”

不久后,在李敏的带领下,孔令华便来到了中南海,与毛主席见了面。

看着孔令华不仅人长得帅气,言谈举止也很得体,便对着李敏笑了一下。随后,毛主席又对李敏说:“你们的事,是个大事。我同意了,还要征得你妈妈的同意。如果你妈妈没得意见,你就跟小孔去见他的父母。”

很快,李敏又带着恋人孔令华来到母亲贺子珍的面前,请她把关。得知毛主席已经同意后,贺子珍说:“你爸爸同意,我就同意。”

紧接着,贺子珍又给了李敏一些建议,说:“你同小孔相爱,打算结婚,我赞成,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婚期能拖后一年,等到你高中毕业后再结婚。我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以前多读一点书,对你今后有好处。结婚以后,生儿育女,杂事很多,你再想读书就难了。”

不久后,李敏便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期间,有了毛主席和贺子珍的认可,李敏和孔令华的关系发展得十分顺利,到了谈婚论嫁的一步。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在征得孔从洲夫妇的同意后,决定在暑假的时候把婚礼办了。

7月,李敏和孔令华所在的大学都放了暑假。这时,两人原定的婚期也悄然来临。

8月29日,毛主席为女儿在中南海举行了一个婚礼。

那天,毛主席特意拿出400元钱,让工作人员采办婚礼所需物品和置办酒席。在婚礼上毛主席为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送上了温暖的祝福,引来了一片笑声。

酒宴结束后,毛主席和大家一起,与一对新人李敏和孔令华合影留念。

结婚后,孔令华对李敏十分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一起在中南海里散步,赏花……

后来,李敏生了一个男孩。看着隔代的小外孙,毛主席非常高兴,经常抱着小外孙逗他玩。

看着父亲高兴,李敏的心里也很高兴。然而,她无法忍受来自继母的委屈。这样的委屈多了,李敏便决定从中南海里搬出去。

在搬家的那天,毛主席叹着气说:“手心和手背,都是手上的肉啊!我也知道你们在这里的日子不好过,离开了也好。”

见父亲舍不得他们,李敏的心里也很难过,但想到所受的委屈,李敏还是忍住了心中的难过,说:“爸爸,我们走了也会经常回来看您的。”

1972年,李敏又生下一个女儿,家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对于这个女儿,李敏和孔令华都十分疼爱。

毛主席也十分喜欢这个外孙女。亲自给她取了名字。

那时候,李敏虽然很想和丈夫孔令华一起带着儿子和女儿,回到中南海看望父亲,但却遇到了重重困难。这是因为,她进出中南海的证件被收回去了。

因此,从1972年开始,至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李敏之见过毛主席三次。

好在,李敏还有疼爱她的丈夫孔令华。在丈夫的关怀下,李敏的日子过得比较幸福。然而,由于外来的因素,他们也吃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

1999年,就在李敏以为两人会这样幸福下去的时候,孔令华却出了车祸。

那时候,孔令华并没有觉得自己会就此离世。因此,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便没有告诉李敏,选择了一个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主治医生没有考虑充分,把孔令华的心脏病列为风险考虑,致使发生了医疗事故,让孔令华在一个小手术中意外离世。

孔令华的意外离世,对李敏的打击很大。那段时间,李敏几乎是不吃不睡,整天泪流满面。

看到母亲李敏这样痛苦,女儿的心里也非常难过,陪着母亲走过了那段难过的岁月,让母亲变得开朗了起来。

8 阅读:1728

兴衰五千年

简介:莫问历史多少岁月,一切尽在五千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