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技术信息化条件下,中近程防空一直是防空作战的重点之一。随着现代空袭兵器的不断升级,如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武装直升机等,其突防的概率和速度都越来越高,同时隐身能力和火力密度也不断增强。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各国需要不断升级中近程防空体系。
美军在中近程防空体系建设方面相对不那么迫切,而俄罗斯军队则一直致力于提高其防空作战能力。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西方强大军事攻势的压力,因此在中近程防空体系建设上,我们基本上走的是俄罗斯军队的路子。然而,与俄军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LY-70防空系统是我军中近程防空体系的再升级之一。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抗饱和攻击能力。现代空袭作战采用的蜂群/集群攻击模式,很难给对手任何再装填机会。在叙利亚战场上,保卫俄罗斯空军基地的“铠甲”S1多次遭到小型无人机群的连续多波次攻击,在导弹、炮弹打完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全部拦截来袭目标,导致9套“铠甲”S1在第二次装填时被摧毁。因此,防空平台自身一次携弹量非常关键。我军现有的野战近程防空导弹系统HQ-7/7B和HQ-17/17A,每车携弹分别为4枚和8枚,1个4车制连,火力输出量分别为16枚和32枚,但能同时抗击的目标数量仅为8个和16个。
这些便携式防空导弹通常以班组分散配置,完全靠单兵手动操作,火力密度更小,多目标接战能力更弱。而野战中程防空导弹系统HQ(红旗)-16/16B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整个集团军的作战空域,作战任务极为繁重。在要地防空任务中,单车携弹量更是少得可怜,HQ(红旗)-6A近程防空导弹,单车携弹量仅4枚,HQ(红旗)-12中程防空导弹,单车仅携载可怜的2枚导弹,更加不值一提。
LY-70系统集成了中程和近程两道拦截火力,可有效形成中近程两张火力网,将两种防空导弹,组合在一辆载车上,每车可载2-3个倾斜发射的发射架模块,每个发射架模块内安装4枚LY(猎鹰)-70中程防空导弹和3枚FB(飞豹)-10A近程防空导弹。1个标准防空连作战配置是2辆战斗车附加4辆发射车及部分支援保障装备。
战斗车上安装有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光电搜索跟踪设备,具有单车独立作战能力,可以在行进间完成目标搜索和导弹发射任务,机动伴随作战能力十分强悍,能够有效掩护部队长途行军等战略战役机动行动。
发射车配备了相关的火控设备,但不具备单车独立作战能力。它们主要作为专用发射车使用,与战斗车联网作战,接受战斗车上的火控系统控制。发射车增加了1个导弹发射架模块,每车载有3个发射架模块,共载有21枚中近程防空导弹。
LY-70中程导弹采用先进的惯导、全程数据链及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可以有效拦截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制导炸弹、火箭弹等在内的各种小尺寸弹药类目标,以及固定翼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及无人机等飞机类目标。它具有多目标接战和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能够有效拦截多种目标,包括飞机类和小型弹药类目标。
FB-10A近程防空导弹最大拦截距离达到了18千米,射高15-5000米,采用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体制,能够拦截各种飞机类和弹药类目标,同样具备很强的抗干扰和多目标接战能力。两种导弹配合使用,使LY-70防空系统杀伤概率达到了90%。
新版“道尔”M2在“道尔”M1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利用最新的小型化、精密化成果,将9M331导弹改进成了9M338K,载弹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6枚。它具有更强的单车多目标交战能力,能够同时对付8个以上目标。这表明,即使要牺牲导弹射程,也要缩小导弹体积,增加单车首次携弹量,以确保一次战斗不依赖二次装填。
LY-70发射车的21枚“爆棚”的载弹量恰好符合现代防空脉络。1个防空导弹连一次可连射112枚中近程防空导弹,1个3连制防空导弹营一次可连射336枚中近程防空导弹。它们超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令人叹为观止,超越了以色列同类型最先进的SPYDER双射程防空导弹系统,也是俄罗斯最新型“道尔”M2、“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及“山毛榉”M2中程防空系统所无法企及的。
该防空系统是一种外贸产品,但如果用于我国中近程防空导弹体系的升级换代,将非常适合。不排除研制方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可能性。我国陆军和海军广泛装备的HQ-16及其外贸型号LY-80就出自该院之手。也许我国自用版正在研制的路上或已经研制成功也未可知。
该防空系统兼顾野战和要地防空。我国现有的中近程野战防空导弹体系主要由HQ-16/16B、HQ-7/7B、HQ-17/17A以及单兵便携式HN-6、QW-2等组成。HQ-16公开的作战高度为15-15000米,对付中高空作战飞机3.5-40千米,作战性能略逊于LY-70中程导弹。LY-70导弹外形与HQ-16基本相似,大体就是HQ-16的缩小版,体积明显小于HQ-16,因而一辆发射车截弹量达到了12枚,而HQ-16一辆发射车仅载6枚弹,抗饱和攻击能力仅及LY-70的一半。HQ-16目前正在被改进型HQ-16B陆续取代,HQ-16B火力拦截范围已经增加到了70千米,更好地担负起了集团军战役防空职能。
HQ-7近程防空导弹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法国“响尾蛇”导弹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1988年定型并陆续装备部队。虽然HQ-7B运用了许多新技术,但毕竟改进于技术底子较薄的HQ-7,综合作战性能明显不及HQ-17(履带式)/17A(大八轮式),被HQ-17/17A完全取代的命运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我陆军中近程野战防空体系,将由射程70千米左右的HQ-16B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射程15千米左右的HQ-17/17A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及射程6千米左右的HN-6/QW-2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组成。而近程到中程之间15—70千米的巨大火力空白正好由LY-70防空系统弥补。
我军现有的中近程要地防空导弹体系主要包括HQ-22、HQ-12和HQ-6A等。其中,HQ-22的最大射程已经属于中远程防空范围,主要担负要地中程防空任务。而HQ-12则火力范围与LY-70导弹基本相当,主要用于要地中程防空。然而,HQ-12已经明显不适应高烈度现代战争需求。该导弹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口型号KS-1,90年代改进到A型,但我军一直对其性能不太满意,直到2007年才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最初装备部队的初衷是为了替代我空军大量装备的老式HQ-2导弹。然而,HQ-12一辆载车仅载2枚裸弹,主要用来对付飞机类目标,很难拦截空中来袭的弹药类目标,其主要胜在廉价上。已经到了非淘汰不可的地步了。
HQ-6A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是以HQ-64近程防空导弹与“陆盾-2000”7管30毫米近防速射炮通过“软”结合方式组成的要地末端防空系统。HQ-64导弹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出口型号LY-60,与LY-70是同一家族的,同样出自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之手。本世纪初作为HQ-6A末端防空系统的组成导弹与“陆盾-2000”速射炮一道列装部队。其火力范围与LY-70系统中的FB-10A导弹大体相当。然而,该导弹体积庞大,每辆发射车仅携弹4枚,抗饱和攻击能力明显不如FB-10A。
根据航展介绍,LY-70是一种先进的中近程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为地面部队和重要设施提供伴随防空和区域要地防空。该系统既可适应陆军野战部队伴随防空需求,同时也可为空军、海军、火箭军的机场、港口、导弹阵地、后方基地等重要目标提供要地防空保护。该系统的唯一缺点是其载车底盘越野性能不强,采用沃尔沃6×2驱动的FM460重卡底盘,车长6.94米,车宽2.5米,车高3.995米。
虽然承担要地防空任务性能足够,但作为野战防空系统,其伴随机动掩护能力还有所欠缺。然而,该底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自由更换,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如果将LY-70载车底盘更换成我陆军批量装备的PCL-181型车载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底盘,既可适应陆军中、轻型合成旅(团)野战防空需要,又可适应空、海、火箭军等要地防空需要。如果将其载车底盘更换成我陆军批量装备的PHZ-11型122毫米自行火箭炮或PLZ-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装甲履带底盘,可以直接伴随重型合成旅(团)作战。通过更换载车底盘并适当进行自用版相应型号改进,LY-70完全可以列装我军各军种要地防空部队及陆军野战防空部队,陆军可装备到集团军(师)防空旅(火力团),最好直接装备到合成旅(团)防空营(火力营)。
由此可以看出,LY-70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可以满足不同军种和不同作战需求的防空需求。通过更换载车底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LY-70可以成为陆军野战部队、空军、海军、火箭军等要地防空部队和陆军要地防空部队的重要选择。
LY-70取代空军现役HQ-12防空导弹系统是符合逻辑的,因为HQ-12本身就是一种过渡性的装备,其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防空需求。相比之下,LY-70系统的导弹连一次可携带64枚中程弹和48枚近程弹,而HQ-12导弹连最多只能携带12枚中程弹和24枚近程弹。此外,LY-70连的发射车数量只有HQ-12的一半,这也意味着在需要时,LY-70连可以更快地进行部署和更换。因此,通过比较一次最大携载导弹数量、系统内技术代差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可以得出结论,LY-70系统完全有能力取代HQ-12系统。
随着我国海军052D驱逐舰和055大驱的陆续服役,其舰上的HT-1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能否实现“一坑四弹”一直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海军大量装备的HQ-16中程防空导弹体积过大,无法在口径达850毫米的052D和055驱逐舰上的垂直发射系统实现“一坑四弹”目标,只能作为054A护卫舰以及051B、052B和“现代”级驱逐舰中期升级改进型上的专用防空导弹使用,占用了大量的宝贵舰体空间。相比之下,LY-70导弹动力系统安装了燃气舵构件,可以非常方便地转换为垂直发射方式,弹翼采用了折叠机构,容纳4枚弹的发射箱体积非常小,虽然没有具体外形数据,但从航展上目视判断,完全能够装进850毫米口径的通用垂发单元内。
总之,LY-70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能够满足不同军种和不同作战需求的防空需求。在这些方面,它甚至比一些新型海军防空系统更具优势。
陆军的HQ-17/17A野战近程防空系统技术含量高,伴随性能先进,可以与LY-70并肩作战。然而,HQ-16和HQ-7/7B已经无法与LY-70相提并论。虽然这两种导弹系统仍在陆军中服役,但它们的作战效能远不及LY-70。事实上,陆军正在逐步淘汰这两种导弹系统,用HQ-16B取代HQ-16,用HQ-17/17A取代HQ-7/7B。但是,如何填补40千米左右的火力空白呢?LY-70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出现恰逢其时。该系统可以与HQ-16B火力相衔接,下可直接衔接双35、4-25、6-25等防空高炮火力,为集团军构建70千米(HQ-16B)40千米(LY-70)、18千米(FB-10A)+15千米(HQ-17/17A)、6千米(HN-6/QW-2)至3千米(高炮)的绵密野战防空火力网。
该系统在体系作战能力方面表现出色。现代空袭作战中,反辐射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蜂群”/“集群”系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传统防空体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台湾的“中山科学研究院”基于以色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研制了一种新型“剑翔”反辐射无人机。据台湾媒体公开报道,“剑翔”反辐射无人机能够有效反制解放军在中国沿海部署的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
同时,印度也大量采购以色列的“哈比”、“哈洛普”(哈比2)反辐射无人机。为了应对这些特战任务,LY-70配备了“软、硬”两套杀伤系统,除了“硬杀”能力外,该系统还集成了专门的电磁干扰设备,形成了“软杀”能力,能够有效干扰无人机、巡飞弹“蜂群”/“集群”的袭击行动,阻塞“蜂群”/“集群”通信链路和卫星定位信号,使其成为一群“无头苍蝇”,到处乱窜,相互碰撞而失控坠毁。
在近年来的军备竞赛中,无人机和巡飞弹系统的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各种无人机和巡飞弹系统,其中LY-70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高度集成的防空导弹系统。
LY-70系统集成度非常高,拥有完善的雷达和光电两套侦搜系统。战斗车转塔后部安装有可折叠的方形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转塔前部上方安装有可折叠的光电观瞄仪,远近结合,高低衔接,最大探测距离达70千米。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光电观瞄仪不对外辐射任何电磁信号,既可用雷达主动搜索“猎物”,也可用光电设备守株待兔,静悄悄地等待“猎物”上钩。我国雷达、光电研制技术在全世界也是一流水平,即使在强电磁环境中雷达受到干扰,也可以由光电系统全静默作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战场生存能力。
整个系统集侦、打、指、控、扰于一体。一旦发现空情,可以快速完成全部作战动作,包括侦搜、跟瞄、识别、分配火力、发射导弹和连续拦截等。两种导弹采用不同制导方式,LY-70中程导弹采用雷达制导,FB-10A近程导弹采用红外制导,依据战场电磁、气象环境灵活使用,优势互补。目前我军现役所有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都不具备LY-70系统所拥有的双侦搜通道、双拦截火力和双制导体制的先进作战能力。
一辆战斗车可以加载2辆发射车,在不进行二次装填的情况下,携弹量旋即增加3倍。两种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战任务。LY-70系统不仅能够在停止状态下作战,而且能够在行进间作战。战斗车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运动中展开雷达阵面和光电设备,边行进边侦搜空情。在机动中完成目标探测和导弹发射,为野战部队提供及时可靠的机动伴随防空掩护。我军现役防空装备中仅有HQ-17/17A具备一定的行进间作战能力,其余防空导弹系统无论中程还是近程都没有这样的优异性能。在配置多辆战斗车的情况下,其中任意一辆战斗车都可以升级为“指挥车”,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军帐”,通过联网作业,构成网络化防空作战体系。通过各战斗车上的侦搜、跟瞄设备协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