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美援朝等战争的胜利,军盲最常说的话那是我军不怕死,敢于豁出人命等等。这种军盲的脑子还停留在农业时代,对武器的威力几乎是一无所知。
进入工业时代后,一个很常见的事实就是工业国可以使用的炮弹、炸弹总数经常超过参战人数。一战时期,各国参战总兵力是6610万3164人,使用的炮弹总数是14亿7000多万发,平均每人可以分到20发以上的炮弹。
一战造成的伤亡总人数是3749万4186人,平均40发左右的炮弹才能造成一人伤亡。在一战中阵亡的军人总数是940万到963万,按照英国人的战后统计,炮弹造成的阵亡比例是51%,也就是说一战时期,近300发(299发)炮弹才能干掉一个敌人。
在一战著名的索姆河之战中,英军一天的炮击用掉了170万发炮弹,这种炮击能力放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堪称毁天灭地,但它制造成了德军2700多人阵亡,平均630发炮弹才能干掉一名德军。二战参战国总兵力是一亿三千万,也消耗了十亿发左右的炮弹。二战参战各国还提高了大规模轰炸能力,谁没有百万吨的炸弹消耗能力,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工业国。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份例外就是中华民国,也就是它的表现,让很多人有了只要堆人就能赢的错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政府拥有的兵工厂总共才生产了15万发炮弹。加上奉系和阎老西的兵工厂系统,北洋时期中国的炮弹总产量才勉强超过了百万发(东三省兵工厂一年是20万发,晋绥军的兵工厂产能是18万发)。当时民国的总兵力可是一路飙升到了200多万。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总兵力达到了650万,前后八年使用的炮弹总数才是3783万3000发,中国是主要参战国中唯一炮弹总数低于总兵力的国家。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更是可怜,打了八年总共才投弹2597吨,大部分对世界大战不了解的网友,真没见过炮弹远超总兵力的大场面。
志愿军能在战场上成为美军的噩梦,靠得就是超强的防御能力。志愿军战士愣是在火力远不如一战、二战强军的前提下,用疏散队形、挖地道等方式,让美军的火力优势效果大减。1952年一月,美军要用240发炮弹才能造成志愿军军一人伤亡;在当年四月份,美军要用640发炮弹才能换取志愿军一人伤亡,志愿军的抵抗优势火力的能力已经可以媲美索姆河时期的德军。
志愿军的打击能力更是超一流,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可以用三万三千三百零五发炮弹,造成3万6036名敌人减员,造成的美军减员数字可是24000多人。志愿军的最强打击效率,已经可以达到两发甚至不到一发炮弹造成一名敌人伤亡,三所里之战38军使用炮弹5469发,子弹27万发;战果可是直接击毙美军3689人,韩军3286人,土耳其旅510人,愣是用0.7发炮弹干掉了一个敌人(当然了如果单纯计算炮弹杀伤,大约是1.4发炮弹干掉一个敌人;此外志愿军还俘虏美军1042人,韩军2525人,土耳其旅49人)。志愿军愣是用炮弹,打出了和导弹类似的战果。
反而是清军和民国军队,防御能力和打击能力就差远了。清军使用了261万7976发炮弹,可是只干掉了77个日军。淞沪会战时期的民国军队,被日军用31万3337发炮弹,造成了30多万人的伤亡,平均日军一发炮弹就要造成一人伤亡。当时的中国军队不怕死,但防御敌人炮火打击的效率实在是很低,远不如一战强军。
敌人具有超强的火力优势,我军要做的可不是不怕死送人头,而是最大限度提高打击能力,最大程度规避敌人的打击,用超高的攻防效率击败敌人。那种我军不怕死就能赢的想法,不过是军盲的懒惰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