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世故圆滑,而是看清了人性

李舟 2024-12-03 18:22:35

话说秦武王刚坐上王位那会儿,心里头对张仪那是憋着股气呢。

为啥?

还不是因为早年张仪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把秦武王的老爹哄得团团转,而自己那时候还是个不受待见的王子,心里头能不憋屈嘛!

这不,秦武王一上台,那些个对张仪有意见的大臣们,就像是找到了靠山,纷纷跳出来说张仪的坏话,什么“张仪心怀不轨”,“张仪暗中勾结外敌”之类的,听得秦武王耳朵都快生茧子了。

1、谋略。

张仪呢,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嗅到了空气中那股不祥的气息。

心里盘算着:这秦王要是真信了那些谗言,我这条老命可就难保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还能搏个一线生机。

于是,有一天,张仪悠悠地走进了秦王的宫殿,一脸淡定地说:“大王啊,老臣有个法子,能帮大王成就千秋伟业,不知大王愿不愿一听?”

秦武王一听,眉头一挑,心想:这老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还是耐着性子说:“哦?说来听听。”

张仪便开始娓娓道来:“大王,咱们秦国要想一统天下,就必须先打破东方六国的联盟。我呢,因为以前的事儿,齐楚两国那是恨我入骨。所以,我想了个辙,不如让我去魏国。您想啊,我一去魏国,齐国肯定会以为有机可乘,立马就对魏国动手。这样一来,魏国就得把主力都调去对付齐国,咱们秦国不就能趁机拿下韩国,夺了三川之地,再往前一步,就是周天子的洛阳城了。这,可是咱们秦国一统天下的关键一步啊!”

秦武王一听,嘿,这主意不错,既能除掉心头大患张仪,又能给秦国扩张找个好借口,一举两得!

于是,大手一挥,张仪就这么被“发配”到了魏国。

张仪一到魏国,那齐国还真就上当了,立马发兵攻打魏国。

张仪呢,也不着急,悠哉悠哉地派了个心腹去楚国,找到了在楚国的齐国使节,把他和秦王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人家。

齐王一听,好家伙,原来这是张仪给我下的套啊!

立马下令撤军回国,不陪魏国玩了。

秦武王一看,这齐国和魏国咋没打起来呢?

心里头那个疑惑啊,但转念一想,可能是时机未到吧,也就暂时放弃了攻打韩国的计划。

而张仪呢,这一番操作下来,不仅躲过了秦王的清算,还在魏国混了个国相当当,那可是风光无限好啊。

他在魏国最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算是得了个善终。

2、利益。

张仪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一张嘴皮子就能搅动天下风云。

其实秦武王对张仪那是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立马就砍了他。

可张仪不急不躁,心里头盘算着:要活命,就得给秦王一个不杀我的理由。

于是,张仪便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意思就是,大王,您要是杀了我,除了出口恶气,啥也捞不着。可要是让我去魏国,我就能挑起魏齐之战,到时候您趁机拿下韩国的三川之地,那对您可是大大的有利啊!

秦武王一听,这主意不错,杀了张仪确实没啥好处,还不如让他去试试。

就算失败了,自己也没啥损失。

其实啊,张仪这招就是站在秦王的利益上去思考问题,让秦王觉得杀了自己没啥好处,反而还可能损失个大好机会。

所以啊,咱们平时说服别人的时候,也得学学张仪这招。

别光顾着自己的利益,得想想别人能得到啥好处。

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听你的,你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牢记3个布局的秘诀,你能操控任何人!

布局的3个秘诀。

第一、以利诱人。

在布局时,首要秘诀是找到对方的需求点,以利益为诱饵,让对方看到与你合作或接受你建议的明显好处。

张仪正是通过提出能让秦国获取韩国三川地区的方案,成功吸引了秦武王的兴趣,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告诉我们,在说服他人或进行战略布局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寻找双方都能受益的共赢点。

第二、隐藏私心。

张仪在提出方案时,虽然内心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但他巧妙地将这一私心包装成对秦国有利的战略。

在布局过程中,即使有自己的私利,也要学会将其融入更宏大的框架中,让对方感知到的是对整体的贡献,而非个人的小算盘。

第三、预留后路。

张仪的布局并非孤注一掷,他预料到可能的结果,并准备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无论是齐国是否真的进攻魏国,张仪都有后手,确保自己能在各种情况下生存并发挥影响力。

在布局时,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和风险,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和灵活性,以便在情况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3、总结。

成人世界里,咱们都得学会戴上那么一点点“面具”,不是为了防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别让自己因为“太天真”而吃亏。

很多时候,觉得被人骗了,心里头那个憋屈啊,恨不得立马把对方拉黑,再也不往来。

可静下心来想想,真的是对方人品有问题吗?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出在咱们自己太“单纯”,太容易轻信别人的话了。

比如有人跟你开个玩笑,说“嘿,下次请你吃饭啊”,你一听,心里头美滋滋的,还真当回事儿了,天天盼着吃那顿免费的大餐。

结果呢,人家早就把这事儿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你还傻乎乎地等着呢。

这就是典型的“轻信”惹的祸。

成年人的世界啊,可不像小时候那么单纯。

嘴上说出来的话,不一定就是心里头真实的想法,有时候是客气,有时候是玩笑,还有时候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场面话。

所以啊,咱们得学会分辨,别一股脑儿地全当真。

当然了,也不是说要咱们变得疑神疑鬼,谁的话都不信。

而是要咱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学会独立思考,别轻易被别人的话带着走。

遇到事儿了,多想想,多观察,别急着下结论。

记住,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得学会保护自己,别让自己因为“太天真”而吃亏上当。

0 阅读:56
李舟

李舟

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