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北起北京市通州区北关与通惠河相连,南经廊坊市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北辰区,在红桥区大红桥处汇入子牙河。
北侧新建的土门楼泄洪闸
历史上的北运河同样桀骜难驯,尤其是到了汛期,冲毁堤坝,肆意改道,一直是生活在运河两岸人们的梦魇。清雍正七年(1729),为了治理北运河,在今香河县钳屯镇红庙村一带,利用大龙湾、小龙湾开凿王家务引河(青龙湾减河)泄洪,并在减河口设置滚水石坝一座。
金门闸残存的两个闸台
至今,青龙湾减河仍然承担着分泄北运河洪水的重任,而那座滚水石坝已经废弃。乾隆三十七年(1772),将滚水石坝改建为可调节水量的石闸,在两岸增建闸台,并御赐名为“金门闸”。这座红庙金门闸是北运河上的第一个减河闸。
北侧闸台
1925年,又对金门闸进行改扩建,形成了24闸24墩,全长约120米的新闸,闸板也改成了进口钢板。1974年5月,新建土门楼泄洪闸,清代的金门闸就此废弃,现仅存南北两侧的夯土闸台基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侧闸台
其中,北闸台保存较为完整,平面略呈梯形,外壁为条石,内填夯土,夯土层厚20厘米,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26米,高4.4米。南闸台上迎水、由身、下分水等各部位条石无存。
出土的石碑
2010年6月24日,村民在红庙村北运河闸口南基台的树林中发现一块汉白玉残碑,部分碑文可见,正是当年金门闸落成后,乾隆皇帝的御诗碑,“金门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涨沦。通策略同捷地闸,大都去害贵抽薪。”可见240年前金门闸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