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深大校友向母校捐赠5000万,究竟是什么来头?

熊丙甲看教资 2023-10-01 14:00:00

毕业一年就给母校捐赠5000万,该如何看待?

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让一个刚刚毕业一年的校友火上了热搜。在9月27日晚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捐赠签约仪式现场,深大2018级经济学院校友张宇峰以个人名义捐赠5000万元,成为当场最受关注的校友。仅仅毕业一年,就以个人名义捐款,而且金额巨大,更让大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年纪轻轻就坐拥如此巨额的财富?

据报道,资料显示,张宇峰时任新加坡对冲基金ABD Venture合伙人,主要从事另类资产投资与交易,业绩卓著,收益丰厚。另类资产(Alternative Assets)是指区别于传统资产类别之外的资产,如私募股权、对冲基金、收藏品、虚拟货币等。从大二开始,张宇峰先后在新加坡跨境电商平台Shopee公司、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中金资本、腾讯以及某家头部美元基金等公司实习。

有一些人质疑张宇峰是在进行炒作,但校友捐赠不是“闹着玩”的,签了捐赠协议,就必须按协议兑现捐赠,否则就是违约,学校有权要求捐赠者按协议履行捐赠承诺。之前,媒体曾报道,某校一校友承诺向母校捐赠1200万,但后来没有兑现,被母校告上法庭“讨捐赠”。对于刚毕业一年的校友就向母校捐赠5000万,舆论的好奇是可以理解的,而母校在接受捐赠时,也要有帮助校友持续获得事业发展的规划,这可以进一步扩大校友捐赠,拓宽学校的办学资源,让校友捐赠形成良性循环。另外,高校要发展校友捐赠,除了重视大额捐赠外,更要重视普通校友的小额捐赠,关注校友捐赠率。

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普遍重视校友捐赠,校友捐赠是学校办学十分重要的经费来源不同,我国公办大学办学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与学生学费,校友捐赠占学校办学经费的比例普遍不超过1%。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校友捐赠,《2022中国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观察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高校基金会接收了254笔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大额捐赠,数量同比增加41%,刷新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大额捐赠到账总额达86.04亿元,仅次于2020年的106.49亿元。其中,校友捐赠在高校大额捐赠中的比例大幅提高,是该年度的一大特色。2021年,来自校友的大额捐赠99个,占比39%,显著高于2020年的28%。

通过这份报告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和社会舆论关注较多的是大额捐赠,然而,来自企业和富豪校友的大额捐赠,是“可遇而不可求”不可持续的,调查显示,有的高校在多年前获得一笔富豪校友的大额捐赠后,就一直没有其他大额捐赠。学校的富豪校友毕竟有限,且不可能一直盯着富豪校友要捐赠。欧美国家的大学重视校友捐赠,更重视的是普通校友的捐赠。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的美国大学排行榜中,校友捐赠率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校友捐赠率比的不是校友捐赠额,而是毕业校友有多少向母校捐赠,根据U.S. News统计,2022-2023年度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率高达47.8%,位列全美第一。

提高校友捐赠率,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个毕业校友对母校有深刻的感情,同时,要建立强大的校友网络,对毕业离校的校友,给予职业与事业发展上的支持,职业与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的校友,也就更有意愿向母校捐赠。这就是把校友捐赠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指标的“底层逻辑”,给我国高校的启示是,不能只借助校庆等重大活动发展校友捐赠、重视大额捐赠,更要把发展校友捐赠,融入到日常的办学之中。关注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不能止于毕业离校,在毕业离校后就不再联系他们,直到其“功成名就”才再联系,而要一直跟踪,给予帮助与支持。

所以,刚毕业一年的校友就向母校捐赠5000万,只是偶然事件,他如此年轻就积累了那么多的财富,虽然母校也有培养之恩,但这更多属于“个人奇迹”。对于母校来说,在接受大笔捐赠的同时,也要帮助他稳健地走好未来的发展道路,这也应该是母校对所有毕业离校校友的态度,应持续跟踪关注每位校友毕业后的职业与事业发展,把校友作为学校最宝贵的办学资源。

(原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0 阅读:1

熊丙甲看教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