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系复杂紧张的当下,特朗普政府在驻华大使任命悬而未决的情况下,蒙大拿州共和党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Steve Daines)主动站了出来,试图扛起中美沟通的大旗。
戴恩斯计划在下周访问中国,出席一年一度的中国发展论坛。他希望特朗普在动身前火速任命他为“总统特使”,让他能以官方身份访华,而不仅仅是以参议员的个人身份。这样一来,他就能为中美之间进一步接触铺平道路,成为推动两国关系破冰的“中间人”。
戴恩斯为何有这样的底气?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首先,戴恩斯与特朗普关系匪浅。他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早早站队支持,特朗普胜选后也没忘记这份“人情”,还曾鼓励戴恩斯竞选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此外,戴恩斯的商业背景让他对中国并不陌生。从政之前,他是跨国美企的高管,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他曾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6年。虽然这已是近30年前的往事,但戴恩斯自信这段经历能帮助他和中国政府搭上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不过,戴恩斯这步棋走得并不轻松。特朗普是否会接受戴恩斯的请求,白宫目前还没有明确表态。戴恩斯的办公室也对此保持沉默,仅仅承认他将以共和党参议员的身份访问中国,传达“美国优先”的信息。
但这件事背后涉及到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复杂博弈。特朗普团队中鹰派势力占据主导,他们主张对华保持强硬态度,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胶着的背景下,任何试图缓和局势的举动都会被解读为“软弱”。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等人可能会极力阻挠这项任命,因为在他们看来,特朗普既然已经在贸易上对中国步步紧逼,现在突然派出一个“特使”去谈判,容易释放出自相矛盾的信号,削弱美国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而且,这个“特使”头衔本身就有些微妙。如果特朗普真的在正式驻华大使尚未获得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匆忙任命戴恩斯为特使,恐怕会引发政治和外交上的连锁反应。再加上中美之间的敏感关系,一旦特朗普做出这一决定,或许会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在中美问题上的战略摇摆。
不过,戴恩斯的访华计划却得到了美国商界的普遍欢迎。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让许多美国企业在华业务受损,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很多美企高层希望借助中国发展论坛的机会,向中方释放善意,寻求更稳定的经贸环境。戴恩斯此行,如果能在中美沟通上发挥积极作用,自然是这些美企乐见其成的。
但话说回来,戴恩斯即便能顺利成行,也不代表中美关系就会迅速回暖。特朗普政府在对华问题上始终采取“战略模糊”态度,既要在经济上对中国施压,又不希望彻底撕破脸,这种复杂的心态使得中美关系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戴恩斯的出现,也许只是中美关系走向的一次试探,但未来如何演变,仍然要看特朗普如何在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寻找平衡点。
总的来说,戴恩斯能否成功成为特朗普的“特使”,取决于特朗普政府内部的角力和中美关系的微妙局势。但不论如何,戴恩斯访华本身已经向外界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在中美博弈的复杂棋局中,沟通和对话的渠道仍然存在,关键是看双方是否愿意让步,找到新的平衡点。点“赞”+“在看”,感谢您的留言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