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在聊到法国“神秘”系列战斗机的时候,经常提到一款同样是达索研制的“飓风”战斗机,这可不是二战时候英国那个“飓风”的法国版,真要算起来,达索的这架“飓风”(Ouragan)可以说是法国喷气式战斗机的祖宗,在它之后的“神秘”系列基本就是改了个机翼,机身变化都不大。
法国在二战之前的航空工业也是处在世界前列,这里面其实已经有达索的不少功劳,但二战德国入侵使得法国航空工业戛然而止,战后在活塞式飞机这一块已经远远落后于英美苏等国。但喷气式飞机那会儿刚刚兴起,各国也都还处在摸索和技术积累阶段。1945年3月法国光复后,战前在飞机设计领域已经大名鼎鼎的设计师马塞尔·布洛赫(Marcel Bloch)从集中营(Buchenwald)被解救,回国后立即开始着手研制“全法国”的喷气式战斗机。1946年初,布洛赫以自己哥哥在战时法国抵抗运动中的代号为名,把自己和新成立的公司名字都改名为达索。
经过短暂的准备,新飞机的研制于1947年8月正式启动。新飞机借鉴了此前一些飞机的设计元素,如类似于P-80的薄机翼等,由于主要作战任务定位在对轰炸机的截击上,飞机设计性能的重点也放在快速爬升上。10月完成了第一份设计草图,12月30日,达索签署了第一份设计、制造和交付三架截击战斗机的合同,1948年4月7日原型机开始建造,此时距第一张草图完成后仅过去6个月;1949年2月28日,首架原型机成功首飞,从启动设计到首飞成功,达索只用了18个月。
新飞机基本是圆桶形机身,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向内收入翼根,机头进气口在内部分为左右两部分绕过飞行员座舱,采用一台英国罗罗的Nene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2.27千牛,主机翼为前缘略带后掠的平直翼,平尾抬高到垂直安定面的中部以避开主机翼下洗流。首架原型机最高时速达到980公里,爬升速度也达到43米/秒。1949年5月,第二架原型机进行了首次飞行,由于设计升限达到12000米,座舱进行了增压。
1949年8月31日,由于试飞结果令人满意,法国政府订购了12架试生产飞机,用于对作战性能进行试飞和调整。一年以后的同一天,1950年8月31日,法国国家航空秘书处订购了150“飓风”,随后又被进一步增加到450架。第三架原型机,也是第一架预生产型于1951年12月20日首飞成功。由于达索新组建的公司生产能力有限,只好与法国多家国有飞机制造商共同生产。1952年11月首架生产型装备法国空军第12联队,并于1955-1956年被用于“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法国空军终于用上了久违的国产喷气式战斗机。
但作为法国第一款自行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飓风”也多少还有试验或过渡的性质。达索的本意也有点边研制边改进、用“小步快跑”的节奏赶上国外先进水平,没多久就推出了“神秘”系列,法国空军也把订单改为“神秘”ⅡC,因此“飓风”研制快生产快退役也快,到1956年就基本退出了第一阵营,此时距离最后一架“飓风”出厂甚至不到2年,后来在法国空军又承担了一段时间射击训练等任务。
“飓风”也是法国第一种出口的喷气式战斗机,印度和以色列都先后下单采购。印度是在1953年6月下了71架订单,除了发动机稍有升级外,与标准生产型基本没区别,1957年印度又订了20架新飞机和13架二手飞机。这些飞机在60年代印军几次作战行动中都有使用,先是在印度次大陆西海岸与葡萄牙军队交战,后来又用于对印度一些邦的反政府武装的地面攻击,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印军也出动了“飓风”进行空中侦察。1965年4月24日,一架“飓风”机误入巴基斯坦边界,被巴空军一架F-104战斗机迫降,飞行员被送回印度,但飞机被扣留,最后在白沙瓦的巴基斯坦空军博物馆展出。
“飓风”的战果与战损都是以色列人首先创造的,“飓风”在空战性能上并不是十分突出,以色列主要是用来进行对地攻击或近距空中支援,但也偶有空战。1956年4月12日,一架以色列的“飓风”击落了一架埃及空军的英国产吸血鬼战斗机,这是“飓风”获得的第一个战果。1956年10月30日凌晨,一对“飓风”双机又击落了四架吸血鬼。
相关链接:聊聊英国“吸血鬼”:名字不好听?人家可是出身名门啊
埃及等国家装备苏制米格系列飞机后,“飓风”的性能更是见绌,但埃及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不高,不会利用米格-15的性能优势,空战战术也不流畅,这样一来双方竟然打成了半斤八两。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一架“飓风”被米格-15的37毫米航炮打了几个洞,但飞行员把飞机飞了回去,另一场空战中一架米格-15被一架“飓风”击伤。以色列在整个战争中只损失了两架“飓风”,还都是被地面火力击落的。
五十年代后期随着“神秘”系列的引进,“飓风”在以色列空军中的地位很快降级,但也一直没有完全退役,到1975年,萨尔瓦多又从以色列手里买了18架二手“飓风”,一直用到了80年代末,成为最后一个使用这一战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