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安宁》罗慎远中“状元”惊众人,历史上“连中三元”知多少

娱小影视 2024-10-28 03:49:23

这里是娱乐小邮局,每天为你分享娱乐资讯和影视干货。

自隋炀帝开启科举考试制度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代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结束,约有600余人。科举经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的,被称为“连中三元”。[1]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就要入仕参政,通过辅佐朝廷治理国家而实现其人生的伟大理想。

《锦绣安宁》中的罗慎远想要为自己的老师重申冤案,把冤枉老师的幕后之人连根拔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仕为官,利用权利和人脉制衡敌人,牵制敌人,最后一网打尽。

《锦绣安宁》背景为宋代。众所周知,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开国皇帝宋太祖立国之初便确立了崇儒礼士、重用文臣的基本国策,大力扶持文人人仕。

那么,宋代知识分子人仕参政的主要途径便是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进士及第,所以《宋史 ·选举志》讲:“宋之得才,多由进士”[2]。于是,罗慎远在罗府十几年来,隐藏锋芒为的就是有机会参加科举入仕。

宋代的科举考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方州郡主持考试,称为解试,由于解试时正处于秋天,人们便又称其为“秋试”,考试合格的人称为举人或贡士。《锦绣安宁》中的罗府的三个男子参加就是这“解试”,在这次解试中,罗家大房的儿子落榜,二房的罗慎远和罗轩远成功中举。罗慎远则考中第一名,又称“解元”。

第二阶段,是由中央礼部主持的省试,省试合格后,放榜为“省元”。罗慎远在中了“解元”之后,再次中举,中的就是这“省元”。

第三阶段,是由皇帝御前举行的廷试,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曾明确宣布:凡是经礼部考试录取的,都要在皇帝御前举行复试,从此殿试便成为固定形式。罗慎远在“连中两元”后,入宫赶考参加殿试,身穿红袍,骑马带花回府时,中的便是这“状元”。

古代电视剧里看着罗慎远“连中三元”,似乎没有那么难。然而,实际上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能有如此殊荣者,一千三百余年间仅十八人 ,其中宋代最多,有六位。

其中,中国历史上还有“连中六元”的传奇。据说黄观先后参加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次考试均获第一,时人称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1]

参考资料:电视剧《锦绣安宁》

[1]谭甲文,明状元黄观“三元’’考辨

[2]郭学信,宋代三元榜首王岩叟论略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已开启维权,抄袭必究。

0 阅读:8
娱小影视

娱小影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