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乱象——“养生课”如何掏空老人钱包?

刚刚杂谈 2025-04-09 20:29:50
"开播倒计时三分钟!家人们点个关注不迷路!"手机屏幕里,主播扯着嗓子喊出的这句话,正在成为无数老年人生活的"闹钟"。当年轻人为长辈添置智能手机时,或许不曾想到,那些精心设计的直播话术,正在悄然改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快递盒里的黄昏

西安某小区6号楼里,赵飞盯着奶奶房间的"快递森林"发愁。褪色的红木衣柜底层,半盒"量子磁疗袜"压着"纳米能量枕";窗台上叠着五颜六色的保健品铁罐,标签上"激活干细胞""逆转衰老"的字样刺得人眼疼。六十五岁的老人把退休金换成满屋"科技狠活",最贵的那瓶"细胞修复液",价格抵得上孙子三个月生活费。

这种疯狂不止发生在赵家。北京博士孙阳翻看母亲购物记录时,指尖在屏幕上划出残影——三百多单交易记录里,标注"特供""内部价"的商品占八成。那条标价2388元的"足金项链",实物轻得像片羽毛,放大镜下的钢印暴露了猫腻:0.3克金箔附着在银链上,成本不足百元。

病房里的直播间

江西某三甲医院心血管科病房,75岁的刘爷爷戴着老花镜,三台手机在白色被单上摆成扇形。流量告急的提示不断弹出,老人颤抖着手指点击"继续播放"——直播间正在发放答题红包,答对五题能挣八毛钱。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与充电线纠缠在一起,构成当代老年人最荒诞的生命图景。

这群观众有着令人心酸的执着。河北农村的李秀芬每天准时打开养生直播,糖尿病并发症让她的视力降到0.3,仍坚持把手机贴在眼前记笔记。"专家说吃他们的蜂胶能停胰岛素",她柜子里攒着二十多盒未开封的"降糖神药",每盒都够买三个月正规降糖药。

精心编织的温柔陷阱

"王阿姨您终于来了!"每晚七点,这种亲热的招呼会准时在数万个直播间响起。主播们深谙攻心之道:教付款时称"宝贝",发货后叫"家人",退货时喊"亲妈"。某养生群管理员透露,他们的培训教材写着:"要让老人觉得你是比儿女更贴心的存在"。

这些"贴心人"搭建起精密的话术迷宫。免费养生课前九天绝不卖货,第十天开始"心疼家人":"本来这药要留给我们股东的......";限量秒杀倒计时永远停在"最后3分钟";退货通道藏在层层跳转链接之后,就像把钥匙丢进深井。

防诈战线上的攻防战

当年轻人试图揭穿骗局时,往往要面对最伤感的对峙。"你们就是见不得我高兴!"孙阳母亲摔门而出的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子女的无奈。这些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老人,在"厂家直销""清仓特价"的吆喝中找回了掌控感,哪怕这种掌控虚幻如泡沫。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的议案直指"银发经济"乱象。有提案建议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设"直播防诈"专章,要求平台对老年用户实施"购物冷静期";还有代表呼吁建立主播"信用分"制度,违规者永久不得面向老年群体直播。

结语

夜幕降临时,无数手机屏幕在皱纹遍布的指尖亮起。这些微光映照出的,不仅是老龄化社会的新型消费图景,更是整个时代留下的考题。当"家人们"的呼唤在直播间此起彼伏,我们或许该重新思考:如何让科技进步的温度,真正抵达这个最需要关爱的群体。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