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闭门会谈不关麦批中国,就台海局势表态,同时羞辱印度是小国

天天与趣事 2024-09-27 16:26:36

“言多必失,有时一句话就能引发一场风暴。”

在拜登任期的尾声,这位美国总统在家乡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参加了他卸任前最后一次“四方安全对话”。

场地选在了他曾就读的高中,看起来这是一场带有个人情怀的外交行动,然而事实证明,这次会议不仅掀起了个人回忆,还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新的波澜。

一切从闭门会议开始说起。拜登大概忘了会议桌上的麦克风还没关,肆无忌惮地批评起中国来。他直言中国在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上步步紧逼,试图考验美国和盟友们的耐性。

拜登言辞激烈,提到了南海、东海、南亚问题,甚至不忘拿出如今全球都高度关注的台海局势作为例子。

拜登的这些话,虽然在正式场合中从未被公开,但大家心知肚明——这是美国对中国的一次“舌战”。

而这场会议的联合声明虽然极力避免点名中国,但其内容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在针对谁。

声明里对南海和东海的局势表现出“深深的担忧”,还谴责了海警船和海上民兵船的“危险行为”。

虽然拜登的团队口口声声否认“四方安全对话”是为了遏制中国,但纸包不住火,声明的措辞无疑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美国的目标很明确,中国的崛起让他们“心烦意乱”。

这一波操作,引发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一针见血地指出,南海和东海局势总体稳定,域外国家凑个“小圈子”来挑事,不仅不会带来和平,反而可能破坏地区的稳定。

林剑的发言可以说是直接打脸美国和其盟友,敦促他们放下“维霸遏华”的执念。

同时,林剑也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这种拼凑“小圈子”的做法,只会背离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大势。

在这场峰会上,除了拜登对中国的言辞失当,还有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当拜登要介绍印度总理莫迪上台讲话时,竟然一时忘了莫迪的名字,还不小心说出“印度是个小国且人口不多”这样的言论。

这一尴尬场面不仅让现场气氛变得诡异,还反映出美国在所谓“朋友”问题上的真实态度。

你看,拜登面对盟友的态度依旧是那么高高在上,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能表现出来。

这次的失误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内核——只要符合自身利益,所谓的“伙伴关系”不过是用来牵制对手的工具罢了。

当然,拜登在这次峰会上的言辞并没有打消外界对美国战略意图的质疑。

尤其是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出面辩解,试图淡化“四方安全对话”作为“遏制中国工具”的定位时,反而让人更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的小算盘。

沙利文坚称这次峰会“不是针对其他国家的”,并要求中方不要再提异议。

然而,这样的说辞不仅难以平息争议,反而让人更加疑惑:如果不是针对中国,那为何每一次会议的重点总是围绕着中国的经济影响和地缘政治威胁?

不得不承认,拜登的这番“麦克风事件”和峰会中的表现,无疑让中美之间本就紧张的关系再度升级。中国对美国的挑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似乎也愈发强硬。

但有趣的是,尽管美国在台上表现得咄咄逼人,其实在台下,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也充满了隐隐的忌惮。

四方对话所体现的,不过是美国不断拉拢盟友,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围堵中国的同盟。

然而,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这种拼凑出来的“小圈子”,与亚太地区的整体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如今的亚太局势复杂多变,任何轻率的外交行为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美国再试图通过“小圈子”和“小动作”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恐怕难以奏效。

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目光正逐渐聚焦于中国与美国的较量,尤其是在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的关键领域。双方各自博弈,但同时也在试图寻找彼此的底线。

总结来看,拜登这次在“四方安全对话”中的表现,虽然言辞强硬,但背后却透露出一种焦虑感。

面对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崛起,美国的应对手段似乎依旧局限于拉帮结派和“高声喧哗”。

然而,中国的态度却十分明确:拼凑“小圈子”无法阻挡亚太地区的发展大潮,任何试图破坏和平与稳定的行为,最终都将不得人心。

那么,你认为美国和中国的这场博弈将如何发展?各方又该如何在这场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平衡?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64

天天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