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重庆案例很具有代表性。
A女士:50岁,2025年2月退休,缴费20年10个月,个账53145.96元,指数0.6170。

A女士1996年11月开始建账缴纳社保,到2025年2月退休,时间为28年4个月,共缴纳20年10个月,说明中间断缴8年6个月。
指数化工资=8160*0.6170=5034.72元
基础养老金=(8160+5034.72)/2*20.83*1%=1374.45元
个账养老金=53145.96/195=272.54元
合计1646.99元。

B女士:50岁,2024年12月退休,缴费21年6个月,个账78138.24元,指数0.6123。

B女士2003年7月开始建账缴纳社保,到2024年12月退休,时间为21年6个月,共缴纳21年6个月,未发生过中间断缴。
指数化工资=8160*0.6123=4996.37元
基础养老金=(8160+4996.37)/2*21.5*1%=1414.31元
个账养老金=78138.24/195=400.71元
合计1815.02元。

分析两个案例:
一、相同点:
1、退休年龄一样。都是50岁退休,计发月数195个月。
2、计发基数一样。虽然一个是2024年12月,一个是2025年2月,但计发基数都是8160元
3、指数一样。A女士是0.6170,B女士是0.6123,指数差基本忽略不计

二、不同点:
1、建账参加社保时间不同。A女士是1996年11月首次缴费,而B女士是2003年7月。
2、缴费中间过程不同。A女士发生断缴8年6个月,B女士无断缴。
3、缴费时间不同。A女士20年10个月,B女士21年6个月,相差8个月。
3、个账余额不同。A女士个账53145.96元,B女士个账78138.24元,相差24992.28元。
4、退休养老金核定额不同。A女士14646.99元,B女士1815.02元,相差168.03
列出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也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缴费时间差不多,指数一样的前提下,A个账会少2.5万。

主要原因是A女士缴费早,那时的社平工资低,缴费基数也低,每个月缴纳金额和现在比显得很少。虽然金额少,但社平低,所以指数在那个年代并不低。A女士的指数积累主要发生在前期,所以个账的金额即使加上利息,也赶不上后来按照逐年上涨的社平正常缴纳的B女士多。
B女士虽然账面上的个账金额比A女士多了不少,但社平增长导致的缴费基数也水涨船高,所以金额虽多,指数却并不高。

总结一下:
这两个案例说明,缴费早的,指数价值高,缴费晚的,金额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