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非常苛刻,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就连婚姻嫁娶,也都对女性有特殊的要求。
那时候的女性,就像是个工具人,如果婆家需要传宗接代,恐怕女性一点用处都没有。
关于女性的婚嫁,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从字面来看,遗下人的地位比二度花还要低,那啥是“二度花”?“遗下人”又指什么人?
一、俗语解释二度花: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第二次绽放的花朵。引申到女性身上,就是离异的二婚女性。
遗下人:从字面看,就是遗留下的人,引申到女性身上,就是丈夫去世的女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寡妇。
知道了二度花和遗下人的意思,“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句话就好解释了。
这句话就是想要表达,过去的人们宁可娶二婚的女子,也不愿意娶寡妇。
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二、为什么娶二度花在古代社会,婚姻制度虽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但娶离异女子为妻的现象并不少见。
过去,男性非常在乎女性的贞洁,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娶二婚女子,因为这关乎面子问题。
而现实生活,因为各种原因,一些男性也会违背心意去娶二度花,但他们是另有目的的。
比如张汝舟,就是贪图李清照的钱财,才娶了她。
在古代,由于战争、灾害或家庭变故,许多女子不得不面临婚姻破裂的境地。
失去丈夫庇护的女子,生活往往很窘迫,此时她们急需再嫁,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李清照便是其中的一个女性。
李清照18岁的时候和赵明诚结婚,两个人在当时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本来大家都很看好这段婚姻,但是没想到,金人的入侵,让李清照夫妇流离失所。
在逃亡的路上,丈夫赵明诚因病去世,留下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丈夫死后,对于李清照来说,是最难过的事情,但是她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在当时,人们并不认可再婚,认为这样的女子不忠不贞不洁。
但李清照才不在意什么“好女不事二夫”的鬼话,她决定再婚,并和张汝舟组建了家庭。
张汝舟当时是一个普通官员,虽然地位不高,但也能娶一个黄花大闺女当老婆。
而他之所以娶李清照,可不是图她的美貌,也不是图她举世无双的才华,而是看上她手上的古董和文物。
然而婚后,张汝舟才发现,李清照的财物早就在颠沛流离中损失了不少,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宝贝也根本不让他碰。
恼羞成怒的张汝舟露出了本性,对李清照非打即骂,后来李清照顶着世俗的压力,将张汝舟告上衙门,解除了这段不幸的婚姻。
还有的男性之所以娶二度花,是因为自己本身条件不好,娶离异的二婚女子,给的彩礼比较少。
对于达官显贵来说,他们很富有,三妻四妾,左拥右抱,是看不上二度花的。
而普通人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也能娶的起一个清白的、穷苦人家的姑娘。
但对于穷人家来说,吃饱饭都是问题,更别提娶媳妇这件事了。
在老家乡下,有个叫阿福的老光棍,他为人老实,勤劳肯干,但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能娶上媳妇。
村里人常常在背后议论,说阿福这辈子恐怕要孤单一人了。
有一天,村里传来了一个消息,说阿福要娶媳妇了!
大家纷纷好奇地打听,这新娘子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能让阿福这个老光棍也娶上媳妇。
原来,新娘子是个离异的女子,名叫秀芬,她因为和前夫感情不和而离婚。
阿福和秀芬的相识,是村里媒婆牵线搭桥。
虽然阿福的家境并不富裕,但秀芬是二婚,所以彩礼方面要求比较低,这也让光棍了几十年的阿福成功结婚了。
听村里人说,头婚女性结婚,彩礼最少也得要8万8,而二婚的女性彩礼1万1就可以。
“宁娶二度花”这句话中的“宁”,恰恰反应了他们对生活的妥协,也看得出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们也不会娶二度花。
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能传宗接代,后继有人,他们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娶二度花。
三、为什么不娶遗下人在古代社会,寡妇在失去丈夫后,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境,更承受着来自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的巨大压力。
在古代社会中,寡妇被视为不幸的象征,人们认为寡妇命不好、克夫,因此很少有男性愿意娶寡妇为妻。
有的人认为,娶了寡妇,就会把不幸带回家,甚至还会给家族带来厄运。
那时候人们将寡妇称之为丧门星、扫把星,从这个称呼也可以看出大家对寡妇的厌恶之情。
汉朝的平阳公主,就是公认的克夫命格。
当时平阳地位非常高,再加上她和弟弟汉武帝关系很好,所以想要娶给平阳的人很多。
平阳第一任丈夫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然而结婚没多久,曹寿就病逝了。
于是平阳又改嫁给了汝阴侯夏侯颇,可是夏侯颇也不长寿,他死后,平阳公主又改嫁了大名鼎鼎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卫青当时还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可谓是亲上加亲,本以为两个人能恩爱到白头,没想到卫青也在壮年时去世,走在了平阳前面。
男性之所以不愿意娶寡妇,还因为“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候的人们总是关注别人家的生活,一旦发生点什么事情,就会跟别人讲。
人们通过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方式了解和传播寡妇的生活状况,这些谣言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评判色彩,使得寡妇在社会中的地位更加尴尬。
再加上古代伦理道德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尤为严重,女性被要求必须恪守妇道,忠贞不二。
一旦成为寡妇,她们便处在了道德的聚光灯下,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人们对寡妇的行为举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寡妇便会成为他人议论的焦点。
因此,寡妇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格外小心,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即使现在社会,人们对寡妇的议论也不减少。
之前村里的张寡妇,老公因为疫情过世了,儿子长大了,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就张寡妇一个人。
有一次,张寡妇家里的灯泡坏了,自己又不会换,就让隔壁的杨大爷帮忙换一下。
杨大爷是个善良的人,看着张寡妇一个人生活孤苦伶仃的,就经常帮她干点活。
可是村里人却议论纷纷,认为张寡妇和杨大爷有什么猫腻。
这件事让张寡妇无颜在村里生活,于是搬去儿子那里,不再回村。
男性不愿意娶寡妇,还有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寡妇与过世丈夫的亲人有割舍不断的关系。
在传统观念中,寡妇应该遵守孝道照顾公婆,代替丈夫完成没有做完孝顺父母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坚守往往与寡妇个人的再婚权利发生冲突。
公婆是不希望儿媳妇再婚,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孝顺自己的人。
另外,儿媳妇的再婚,被视为不忠不孝,是对亡夫的不尊重。
这种观念束缚了寡妇的个人自由,使她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同时,社会舆论的压力也使得许多寡妇在面临再婚选择时犹豫不决,甚至放弃再婚的念头。
如果娶了寡妇,就意味着自己也要承担这些舆论的压力,一般男性都是不愿意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寡妇有自己的儿女,都说后妈不好当,其实后爸也不好当。
寡妇可以不去管公婆,但不能不管自己的儿女,所以当男性娶寡妇,就得做好当后爸,养育其他人孩子的准备。
当后爸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是需要花钱的。
即使现在社会,也很少有男性会如此大度的去养育其他人的孩子,更别说封建的古代了。
总结
女性改嫁看似简单,但却涉及个人情感、家庭伦理以及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改嫁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
但无论如何,改嫁都是女性追求幸福和自由的一种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尊重女性的选择。
而男性也开始接受离异或丧偶的女性,勇敢的追求自己喜欢的女性,不再受传统观念影响。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婚姻嫁娶,而不是以世俗的眼光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