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奇怪不,咱家猕猴桃年年开满花,可到头来挂的果却没几颗;隔壁老张家的猕猴桃树,看着花还没咱家多,结果却一串一串地挂。”这是村里种猕猴桃的老王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今年低着头,跟邻居感慨:“我那三亩猕猴桃少收了两千斤啊!”老张却笑了笑:“光花多没用,得会保果。
你别光看树长得旺,它可是个细致活儿,花果都得‘伺候’到位才行。”
听到这儿,可能很多种植猕猴桃的朋友都有点共鸣吧:付出了时间、肥料和精力,可结果常常不如人意。
今天,就来说说老种植户口中的“保果”秘诀,让果园里的猕猴桃不再让人失望。
秋肥、春水、授粉,这三步保证猕猴桃高挂果率要想让猕猴桃果子挂得多,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多施肥、多浇水。
其实,这种思路就走偏了。
真正的诀窍在于掌握好三个关键环节:秋肥、春水、授粉。
秋肥,也叫“月子肥”,得赶在采果后15天内施下,这一步是帮树恢复元气,为明年打基础。
一次性施足底肥,像腐熟的羊粪、过磷酸钙、草木灰,这些简单易得的材料,既能补充养分,还能让土壤松软透气。
注意,施肥的深度也有讲究,得埋到40厘米深,让根系吸收更彻底。
等到了春天,就要换重心到水分管理上。
现蕾期土壤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指标是“抓一把成团,落地能散开”。
在开花前稍微湿润就够了,可千万别等花期再猛灌大水,这样反而会让花谢得更快。
授粉也是绝对少不了的关键。
特别是人工授粉,花开到30%时就开始,挑个清晨或傍晚凉爽的时间,用混合了花粉的滑石粉一点点蘸上去,它比直接用毛刷效率高多了。
老张每次讲到这儿都忍不住摇头:“去年图省事,偷懒用毛刷。
结果果园里畸形果多出来一大堆,教训记一辈子啊!”
保果小技巧:红糖水增强花粉活性,环割和疏果要到位坐果率不高,有时候真不是花的错,而是咱没帮上忙。
比如,用一点“红糖水”当花开时的“助攻”,效果就很不错。
简单来说,花前七天,用0.1%的硼砂、0.3%的磷酸二氢钾加上5%的红糖兑成喷雾,抹在花朵上,不仅能增强花粉活性,还能延长柱头寿命。
喷完后,老张还发现了一件“意外”的事:蜜蜂更愿意来拜访了,帮授粉加了道保险。
进入盛花期,可以试试“环割”——简单地用小刀在主枝上割一圈皮。
这不是为了伤害树,而是控制营养流向,保证能源集中到果实生长上。
割的时候别贪心,1毫米宽就足够了,割多了反而会影响树势。
不过,弱树就不能这么干了,这些关键节点一定要把握清楚。
挂果后,疏果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根据经验,不是每一枝都留着,得“留中间去两头”。
这样既能减少果子争夺养分,还能提高单果质量。
结果枝每枝留4-5颗果,果子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后期才能长成“金蛋蛋”。
小心这五大操作,新手猕猴桃种植的常见坑很多人忙忙活活一整年,坐果率依然低,可能就是踩到了这些“雷区”。
比如,春天喜欢猛追氮肥,树梢往疯长的方向抢养分,反而影响了开花结果。
此外,种植密度过高、架面之间不透风,也会让树的光合作用打折扣,结果自然不好。
还有一部分人舍不得果子,结果母枝留得太多,营养反而被分散。
再有一些是因为气候原因,比如春寒料峭的时候没及时做好防护,花器官被冻伤,直接影响开花结果。
还有人想着让果子长得更大,滥用膨大剂,结果后期果实大量掉落,得不偿失。
老张提起这些常见问题总是摇头:“猕猴桃这玩意儿得用心种,任何想省事的招数最后都吃亏。
”如果真的有这些问题发生,第一步是及时判断,第二步是及时补救,比如控氮、疏果、甚至重整树势,越早处理越能止损。
如何应对倒春寒?
防御、补救一步步来猕猴桃坐果怕冷怕冻,特别是倒春寒。
天气预警一出,该防的措施得迅速跟上。
比如提前全园灌水,让地温提升两三度;或者把树干涂白,反射多余阳光,避免夜晚温差冻坏花芽。
真到了霜降的那天晚上,还可以堆湿秸秆熏烟进行防护,或者直接喷清水保护花朵。
如果真的被冻伤了怎么办?
也别慌,可以用芸苔素加氨基酸喷施,试着抢救健康的花芽。
这种应对方法看上去很“土”,可在防寒防冻上真的很实用。
猕猴桃坐果,就像一场“合作”。
花、果、肥、水,各种因素都需要配合好,缺一环,最终的结果都可能大打折扣。
有人说:“种植物像教育孩子一样,得方方面面上心。
”这话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道理。
与其追求短期的“满树果”,不如把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到位,让果园年年挂果、稳产、高质。
不管是种植猕猴桃,还是其他农作物,这种耐心和讲究心思的态度,才能真正收获一园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