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0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实施的不公正临时关税进行了严厉抨击。他指出,欧盟在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的情况下,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进行了不公正的临时关税制裁。何亚东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这一决定,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他进一步指出,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期间,所要求的信息远超反补贴调查所需,这种做法不仅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还罔顾世贸组织规则,阻碍了全球绿色转型和开放合作。
今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出手,加征了惩罚性关税,这一举动引发了各界广泛的争议与不满。根据欧盟的决定,对三家被抽样的中国车企实施的惩罚性关税税率存在显著差别,比亚迪是17.4%,吉利是20%,而上汽集团则高达38.1%,几乎是其他两家的两倍。这个决定引发了中方强烈的反应,认为此举不仅政治化了商业行为,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车企的合法权益。
6月19日下午,欧盟中国商会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CEIS)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合主办了中欧企业家圆桌论坛暨《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发布会。在这次论坛上,上汽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公开表示对欧盟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决定表示反对。他指出:“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中国车企不公平,对欧盟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不公平,对欧洲的用户也不公平,甚至对经销商群体和友商,也并不公平。”
进入欧洲市场,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仿佛还是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后的新鲜事。然而事实上,作为中国车企中最早开展国际化业务的代表之一,上汽集团早在2019年就进入了欧洲核心市场。尽管上汽集团一直显得低调,但其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的实际成就不容忽视。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领军者,上汽集团不仅连续18年在国内保持销量第一,更是目前唯一一个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的中国车企,其产品与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突破120万辆,为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并跃居全球第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欧洲市场的销量达到33万辆,占其总销量的27.3%,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许多全球顶尖车企的整体出口量。仅在今年的1月至5月期间,上汽的海外终端交付量达到46万辆,同比增长17.8%。其中,上汽旗下的MG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量超过10万辆,实现了“中国每出口欧洲10台车,就有7台是MG”的壮举。
面对欧盟的关税打压,让人不禁思考:上汽为何会受到如此高额的关税挑战?答案在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过去10年间,上汽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人民币,在全球拥有26000多项有效专利,涵盖多项核心技术。实际上,上汽集团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技术的能力,形成了包括“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魔方”动力电池系统、“蓝芯”动力总成系统、“绿芯”电驱系统以及“银河”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等七大技术底座。即便不依靠任何海外技术,上汽也完全能够自主制造出高质量的汽车。
上汽集团不仅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正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在今年5月的“向新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发布了“七大技术底座2.0”,展示了在整车架构、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这些前瞻性技术不仅巩固了上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针对欧洲市场的挑战,上汽集团依然坚定前行。去年华为Mate 60的成功上市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华为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逆势而上,其产品因被制裁反而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出了华为最佳的广告。同样的道理,此次欧盟对上汽的高额关税,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上汽的强大实力,反而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在上汽集团的未来规划中,欧洲市场依然是其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环。尽管面临诸多不公和挑战,但上汽集团始终坚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参与公平竞争。不仅如此,上汽还积极推动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和机构展开广泛合作,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以赢得欧洲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最后,上汽集团的成功不仅是一次企业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重要里程碑。面对诸多挑战和打压,中国企业始终秉持公平竞争、正直经营的原则,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上汽集团无疑正走在这条全球化道路的最前端,引领着中国汽车产业不断迈向新高。如果您对这一话题有更多的见解和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参与将使这一讨论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