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再度“与辉同行”,读者首次登上直播间

龙城逸事 2024-12-27 15:27:56

在文学的旷野里,我们在一起

——《人民文学》杂志社再次联手“与辉同行”举办文学直播活动

“《人民文学》不孤单了,跟大家在一起,我们找到了众多好的读者,也遇到了众多知音。”时隔近一年再次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这样说。

寒风凛冽,有文学的地方热情温暖,笑语晏晏。2024年12月20日晚八点,《人民文学》杂志社联手“与辉同行”举办了以“在文学的旷野里”为主题的文学直播活动,邀请作家与读者畅聊文学与热爱、文学与生活。“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莫言、梁晓声,以及来自各地的四位《人民文学》读者代表参加。在约两个小时活动中,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2.9万套。

今年1月,《人民文学》首次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比刊物销量更加重要的是,文学在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的过程中,彰显出自身的光芒与能量,与热爱文学的读者相遇,实现了从墨香到心灵的精神链接。如果将年初的直播主题定义为“寻亲”,那么此次直播,则充分彰显出这份老牌文学刊物与读者、文学与大众的相知相伴,“我们在一起”,在充盈着生命力的文学的旷野上,继续坚定地携手而行。正如施战军所说,在文学的旷野里,就是在天地之间,在万物之间,在人群之中,“开阔的守望地带,我们相遇了。我们感到内心有底气,身后有倚仗——那就是你们”!

文学读者首次走进直播间

近年来,《人民文学》开设“人民阅卷”专栏、举办“我与《人民文学》征文”暨寻找老读者等系列活动,在广东、云南、江苏、内蒙等地面对面与读者对话,交流文学经验,听取读者心声,留下了刊物的足迹。通过近一年的推进,逐渐形成了创、编、读、评、推一体的人民阅卷模式,并与祖国各地的读者建立了更为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11月“中国文学盛典”期间举办的“《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创造性地通过抖音平台公开选取20位“与辉同行”读者朋友,同时邀请数十年来关心支持杂志的作家、老朋友、新生代作者以及刊物的合作方共同座谈。施战军形容,“用感动不足以表述,这是一种美妙的集合,文学成为大家的文学,与读者双向奔赴,彼此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温暖”。而首次邀请四位刊物读者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也是《人民文学》一次用心而大胆的尝试。“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施战军引用 《诗经·旄丘》里的诗句,用以说明与读者相知的踏实、以人民为根的长远。

来自西安的文化企业员工张志方在直播间难掩惊喜,“我的阅读短评被刊登在《人民文学》第12期封二的位置,比莫言老师的作品位置还靠前。” 张志方爱看书,《人民文学》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他在直播中回忆,曾经见过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的老师、作家徐怀中,徐怀中在见面时鼓励张志方多读书,多学习,令他难忘。来自江苏徐州的读者、退役军人张冬梅回忆,只要没课就去图书馆,一开门大家呼啦啦跑着占座,然后直奔刊物架,“最受欢迎的就是《人民文学》,都被翻得卷角了”。

来自南宁的读者陶丽是一名大学体育老师,年初的刊物直播唤起了她儿时的阅读记忆,“体育人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有健康积极的精神。”《人民文学》2022年第7期刊登的张雅文《托起冠军的人》使她记忆尤深,在课堂上,陶丽常会将阅读中所汲取的文学精神融入到体育理论教学,使同学们多一层关于人类本身的思考。

文学刊物要与作家和读者同心同频

上世纪80年代,莫言曾经连续3年订阅《人民文学》,最大的乐趣是看到邮递员骑着小摩托从田野远处驶来,他知道新一期刊物来了。那是个对阅读如饥似渴的黄金时代,作家群星闪耀。莫言回忆了自己作为杂志读者,在保定当兵时,从部队图书馆读到了路遥发表在《收获》的小说《人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路遥写信,称赞小说“写得真好”。“高加林那样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进入城市之后的奋斗,特别能够激发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心里的共鸣,我们也想走到外面去,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到旷野里去。”后来,包括《红高粱》在内,莫言的很多重要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与杂志和编辑建立了更加深厚的联系。直播现场还展示了《红高粱》等手稿的缩印版,“手稿是有生命的,编辑的修改,印有油墨的指纹,承载的是读者的期待与认可”,莫言说。

梁晓声第二次来到直播间,对他来说,主编、作者和读者围坐在一起聊文学,“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文学现象。” 在网络信息化、生活同质化的当下,人们的喜怒哀乐所差无几,“高加林就在身边,是每一个你我”,梁晓声说,在这个时代写作,“比我们当年的写作要有难度”。对于读者来说,能阅读一本喜欢的书,遇见一本文学刊物,被文字抚慰,被文学治愈,是繁忙生活中一件幸运的事。

作为被邀请的读者之一,武汉“90后”英语老师刘凡在直播间感慨,上学时就阅读《人民文学》,后来成家立业,生活的繁忙使他心生疲惫,对未来产生了疑问与迷茫,也渐渐远离了文学。直到今年初看到《人民文学》的“寻亲”直播,毫不犹豫订阅了全年刊物,伴随每一期的阅读,他逐渐找回了力量与信心,以平和的态度重新投入生活。“不同的故事让我体会了不同的人生,文学支撑着我,给予我内心的宁静。” 伴随着这一年对《人民文学》的阅读,刘凡萌生了自己创作的想法,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每晚持续写作。在直播间,他将最近刚完成的3万字中篇小说交给了施战军。“这是我在阅读12期杂志后交上的作业,这一刻,作为读者,我很幸运。”同样,也只有持续收获读者期待与肯定的文学刊物,才更有在波涛中航行的勇气与动力。

文学影响着一个人,也影响着一代人甚至一个民族。家国历史与岁月风云,经由作家的笔,在一个个读者的精神世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创刊于1949年的《人民文学》是新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记录了文学的时代变迁与长足发展,成为培育作家的百花园,也通过一部部作品引领现实,汇聚力量。好的内容和作品始终不会熄灭它的光亮,读者也在不断成长,在新传媒时代,文学杂志要走出一条新路并不容易,但时代同样也提供了敞开的机遇,在文学的旷野上,文学刊物只有和作家、和读者同心同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向着未来抵进。

0 阅读:2
龙城逸事

龙城逸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