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是现代高科技装备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十年前一篇《中国稀土之痛》的文章风靡全国,唤醒了全中国保护稀土、保护中国战略资源的意识。十年后,中国还剩多少稀土,发展状况如何?
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坑
近日,美国ThREE咨询公司总裁、稀土和能源观察家詹姆斯·肯尼迪撰文称“中国稀土加工扼住美国命运的咽喉”。
文章表示,中国从稀土矿产勘探挖掘,到精炼冶制,到科学研发,最后到商业运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全稀土产业链都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全球稀土工业全面向中国转移。
中国成全球最大稀土进口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一种论调称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88%,当时被誉为“中东有石油,中国稀土”。到了2010年左右,中国稀土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23%,于是有人惊呼中国稀土被当“白菜”卖20年,已经濒临枯竭的边缘,将来甚至被人掐脖子。
非法开采留下的稀土矿坑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稀土粗狂发展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稀土储量占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全球各地不断有新的稀土大矿被发现,稀释了中国的绝对领先地位。单靠出口稀土矿导致储量占比下降66%,简直是耸人听闻。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打击稀土的粗放发展,从2010年左右开始采取出口配给制度,到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了。
2018年,进口了41400吨稀土氧化物及氧化物当量,较上年激增167%,是2015年的10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稀土进口国。其中,就包括从美国进口镧矿石,然后提炼出其化学产品再出口到美国。
中国具备超强的稀土精炼能力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稀土产业在粗狂发展,只出口附加值极低的原材料,现在要转变这种思路了。
詹姆斯·肯尼迪称,从1983年种种第一次申请稀土方面的国际专利开始,到2018年8月,中国相关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越美国以及其他所有国家,累计专利数量比美国多出2.3万件。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中国每年稀土专利申请量都呈爆发式整张。到了2011年,中国每年的稀土相关专利申请量就已经超越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其它国家总和。2011年——2018年,短短7年间,稀土专利数量增加了250%。
“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锁定了获取稀土金属、合金、磁铁和大多数后氧化物的途径。中国以外所有的稀土矿场都将精矿或高价值氧化物运往中国,加工成稀土金属、合金、磁铁和其他高价值材料。”詹姆斯·肯尼迪如是说。
中国稀土产业的进步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徐光宪不仅仅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还被称为“稀土界的袁隆平”,他使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徐光宪院士在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重器君在读高中时曾读过一篇《中国稀土之痛》的文章,主题是部分矿业公司疯狂开采,由于没有掌握精炼技术,出口国外的只是白菜价的初加工产品。而日本、美国从中国进口原料进行精粹之后,中国却被迫以黄金价格买进。我们最终得到的只是被破坏的千疮百孔的环境,以及战略资源的流失。
当时还有“日本买到后用不完直接填到东京湾里,等中国稀土资源枯竭后再高价返销中国”,“区买矿渣,然后提取稀土高价返销中国”,等等一系列耸人听闻的说法。
初次接触这些观点大概是在十年前,当时重器君正在读高中,也曾为国人的短视而怒发冲冠。这样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日本从中国进口煤炭、木材,用不完就埋在东京湾里,等到将来出口中国,以及影响一代人的“中日夏令营”事件。
稀土提取物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眼界都开阔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都被骗了。无论作者本意是为了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也好,还是想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也罢,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当年叱咤夏令营的日本儿童们成了颓废的宅男。反观中国,这二十年来,经济突飞猛进,早把日本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而创造这些经济奇迹的,不正是当年在夏令营中“败北”的中国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吗?
中华民族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服输、不信邪,一时的落后也许会吓断部分人的脊梁,以至跪伏在暂时领先者的脚底下,但绝大多数的中华儿女都学选择卧薪尝胆。无论当初编造这些故事的作者本意如何,我们都应该谢谢它。
当然了,中国稀土产业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不能因此骄傲自满,该减少出口的还是要减少出口,该进口的还是扩大进口,战略资源多多益善。
null
[点赞][炸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