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望31岁的亲弟弟,乾隆前脚刚走,弟弟便说:我现在可以死了

灵巧饭团 2025-02-25 13:02:35

常言“天家无亲情”,皇族里兄弟翻脸的状况并不少见。像李世民跟李建成这哥俩,就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深刻印证了皇家难有纯粹兄弟情这一说法。

不过存在个别特殊情形,像乾隆跟他弟弟弘曕。乾隆这人情绪多变,身旁人常莫名遭罚。可对弘曕,乾隆却极为优待,宠爱非常,与对其他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弘曕这辈子干了不少糊涂事儿,可一直没被惩处。哪怕后来行事触及乾隆能接受的极限,到最后还是获得了乾隆的谅解。

遗憾的是,弘曕明白过来时已然太迟,已无扭转余地,最终只能带着满心遗憾离开人世,未能弥补过往,徒留惋惜。

【幼年聪慧,深受恩宠】

弘曕乃雍正幼子,跟乾隆虽是兄弟,可岁数差了足足22岁。乾隆登基那会,弘曕年仅4岁。

弘曕年纪尚小,跟乾隆不存在利益纠葛,还机灵讨喜,所以很得乾隆疼爱。在乾隆眼中,弘曕与其被当作弟弟,倒更像自己的孩子。

乾隆头回见弘曕,小家伙年纪尚小。乾隆伸手示意弘曕过来,哪晓得这孩子怕生,一转眼就跑没影了。乾隆心里别提多郁闷,没办法,只好把照料弘曕的太监和宫女狠狠数落了一顿。

弘曕年纪轻轻,就在诗词上展露出天赋,乾隆得知特别开心。为了能让弘曕在诗词方面更好发展,乾隆专门请了那时名气极大的诗词名家沈德潜,来给弘曕当老师培养他。

沈德潜老是在乾隆跟前夸赞弘曕,说他作诗风格正统,格调高雅,绝非平庸之作。

由于乾隆格外宠溺,弘曕在乾隆跟前常没个尊卑样儿。有回跟乾隆唠嗑,他居然把乾隆称作“汉阿哥” ,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

身旁的太监们听闻,顿时一惊,下意识就想冲过去阻拦,可压根就来不及反应,事情已然朝着无法阻挡的态势发展。

“汉阿哥”这称呼可犯了乾隆的忌讳。那时流传着乾隆是汉族家庭出身,并非满清皇族血脉的说法,部分对乾隆有敌意的宗室子弟,便私下里给他取了“汉阿哥”这个外号。

乾隆对这件事一直记挂在心上,要是有谁敢这么称呼,必定不会有好结果。只要一提及相关,乾隆心中的不满就会浮现,胆敢这么叫的人,结局都不怎么样。

乾隆听弘曕那么喊自己,先是皱了下眉,接着便笑了。他跟弘曕讲:“得喊我皇兄,或者四哥,‘汉阿哥’这叫法不对,往后别再这么叫啦。”

从这些情况能发现,乾隆对弘曕的喜爱远超寻常。一般皇子所获宠爱,和弘曕比起来,简直不能相提并论,足见乾隆对弘曕的宠溺程度极为特殊。

【放荡不羁,引来不满】

对孩子过分娇惯溺爱,不见得是件有益的事。像弘曕,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过度宠溺给孩子带来的并非积极影响,反而可能埋下隐患。

岁数渐大后,乾隆越发重用他,有意着重栽培,期望他能成长为得力帮手,给自己助力。

乾隆安排弘曕在宫里多个地方任职,借此让他了解宫中大小事宜。随后,乾隆特意把造办事务处的工作交给他负责,让他专心处理这块事务。

另外,乾隆封弘曕做亲王,给他的俸禄比别的亲王多一倍,还让他负责内务府的事儿。内务府可是个油水多的职位,能在内务府做事的,都是皇帝信得过的皇族宗亲。

谁都能察觉,乾隆对弘曕寄予了极高期望,可弘曕却没达到。等弘曕成年,行事竟变得放纵任性,全然违背了乾隆对他的期待。

有一回,乾隆吩咐弘曕送玉牒去盛京。可弘曕平日里跟乾隆相处随意,便上奏称当日已计划外出打猎,请求等打猎结束后,再去执行乾隆交予的送玉牒任务。

乾隆听闻此言,顿时怒不可遏,当场就宣布退朝。后来,有人专门跟弘曕提了这事,他才惊觉自己犯下大错,赶忙进宫向乾隆请罪。

另有一回,弘曕母亲过生日。乾隆这人很孝顺,对身边人也这样要求。他叮嘱弘曕,得把母亲寿宴用心办好,不能敷衍了事。

没想到弘曕压根没重视,一心想着省钱,所以在行事上能简单就简单,各种流程能省则省,对该有的讲究毫不在意。

乾隆听闻此事后怒不可遏,把弘曕劈头盖脸地狠狠数落了一通,言辞严厉,尽显其愤怒。

没想到弘曕压根不觉得自己有错,反倒认为这场寿宴得乾隆来操办。为啥呢?弘曕母亲是雍正的嫔妃,算乾隆长辈。在他看来,皇帝不出面,自己作为臣子,哪能擅自去做本该皇帝做的事。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借着长辈做寿的由头,跟乾隆讨要赏赐。这举动把乾隆气得够呛,当场就命人把他撵出了皇宫。

弘曕实际上不缺钱财,可花钱毫无节制。他俸禄挺多,却总不够花。像翻修王府,那花费相当于十几年俸禄。而且,他热衷收集字画,这爱好也特别费钱。

为了搞到钱,他各种手段都使出来。不光打发人去做生意赚钱,平常买东西时,也常常耍赖,要么不给钱,要么就少给。

隔三岔五就有人因为这事向乾隆告状,搞得乾隆烦得不行。天天应付这些告状的,实在是让他头疼不已,对这类事厌恶至极。

【触碰底线,自毁前程】

总体来看,乾隆对弟弟弘曕挺好,不少事都宽容他。可弘曕不知满足,在两桩事上,触及了乾隆忍耐的极限。

圆明园是极为壮观的皇家园林,乾隆每年都频繁前往。有一回,乾隆领着弘曕等皇室晚辈到圆明园游玩,谁料夜里毫无征兆地燃起了大火。

听闻失火,众人纷纷跑去扑救。乾隆得知消息赶到火场附近时,瞧见弘曕站在一旁,既不帮忙救火,反倒跟旁人有说有笑,完全是在一旁看稀罕的架势。

乾隆顿时火冒三丈,抬手就朝弘曕揍了两下。弘曕被打得七荤八素,正想破口大骂,定睛一瞧是乾隆,赶忙陪着笑脸问:“四哥,为啥打我呀?”

乾隆怒声斥责:“为啥要打你?大家都忙着救火,你倒好,在这儿瞧热闹。圆明园可是咱父皇和太爷爷用心建造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怎么向他们交代?”

听闻乾隆言辞严厉,弘曕赶忙赔礼承认错误,随后装作一副认真的样子,跟着混进了救火的人群里,像是也要出份力。

乾隆心里清楚,他做事是否敷衍。这会儿,乾隆懊悔不已,当初真不该那么纵容弘曕,如今这情形,皆是之前宠溺过头所致。

接下来讲讲另外一件事。这件事和之前说的不同,它有独特之处。在具体阐述前,咱们得把思路调整一下,认真来了解这件新事儿。

1763年,高恒人参案曝光。高恒帮朝廷里的王公大臣倒卖人参赚钱,这事牵扯了好多大臣,连弘曕也在其中。

乾隆极为看重这事,那时人参属于珍稀资源,得由皇帝把控。可这帮王公大臣的做法,摆明了动了乾隆的“奶酪”,他重视此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弘曕身为皇上的弟弟,不但没替乾隆分担事务,反倒净添麻烦。这可把乾隆气坏了,对这弟弟完全没了指望。这次乾隆不只是训几句,而是打算重重惩治弘曕,好让他记住教训。

乾隆把弘曕官职全撸了,爵位也收回,还罚了一万两银子。弘曕这下钱没了,地位也没了。出门时,旁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还嘲笑他。他干脆天天在家待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

【兄弟情深,最终释怀】

日子久了,弘曕心里生出毛病,只能卧床。乾隆知道后,觉得他是在装样子,所以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对弘曕卧床这事没什么反应。

过了半年,有人跟乾隆讲,弘曕快不行了,得着手准备后事。乾隆这下着急起来,往昔的种种瞬间涌上心头,不禁寻思,自己之前是不是做得太严苛了。

当晚他就赶忙到弘曕府里,拉着弘曕的手讲:“我一开始瞧你年轻气冲,就想稍微教训下,哪晓得你病成这样。我马上降旨恢复你爵位,你啥都别想,安心养身子就行。”

乾隆一走,弘曕就把儿子喊到跟前,说:“我清楚自己没救了,撑到如今全为你。你皇叔答应恢复我爵位,你以后生活不愁。我对不住你皇叔,你可别学我。我没啥牵挂了,去准备我的后事吧。”

过了几个钟头,弘曕就去世了。此前或许还经历着病痛折磨,可终究没能挺住,生命的烛火就此熄灭,离开了这个世界。

弘曕一生犯下诸多过错,好在临终前有所觉悟。常言溺爱误子,倘若乾隆对弘曕管教更严些,或许他不会走上歧途,而是能凭借才能成为有名的大臣,在历史上留下不同印记。

0 阅读:476
灵巧饭团

灵巧饭团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