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姓吕的人,左右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有一位还是女人

灵巧饭团 2025-02-25 13:07:40

吕姓源头能追溯到轩辕黄帝。黄帝的后代里,有一支以吕作为姓氏。他们持续繁衍,后代中出了四位厉害人物,这四人对历史走向影响颇大,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

【姜子牙】

姜子牙原名姜尚,也被称作吕尚。那本《封神榜》流传甚广,让姜子牙的名字彻底火遍四方,几乎所有人都清楚知晓他的名号。

姜子牙大概算得上历史上最早的谋士。武王去讨伐商纣这事儿,要是缺了姜子牙帮忙出主意,恐怕很难顺利成功,他在这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姜子牙的先辈因辅助大禹立下功劳,从而成了贵族,在夏、商两朝都于朝中任职。由于家庭的文化传承,姜子牙学到不少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办法。

然而好运没持续多久,殷纣王登基后,姜子牙祖父因进谏触怒纣王,遭贬职,家族封地也没了,如此一来,姜子牙瞬间沦为普通百姓。

那会儿,商朝局势岌岌可危,姜子牙琢磨着找个贤明君主,帮着推翻殷纣王。一番寻觅,他看中了极受百姓拥护的周文王,认定他能成就大业。

但他没啥人脉,想结识周文王还获重用,难度不小。为此,他精心策划,搞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出,巧妙吸引了周文王的目光,达成所愿。

聊了一阵,周文王被姜子牙的才学和远见深深震撼,当下就封姜子牙为太师,恭敬对待,将他视作极为重要之人,满心都是对其才识的认可。

周文王身边,姜子牙给他出主意。他觉得周国跟商朝比起来,实力差得太多,要是想灭掉商朝,可不能着急,得慢慢来,一步一步谋划。

鉴于此,周文王得有三个法子。其一要做好谋划布局,其二要广纳贤才,其三得稳固自身势力。通过这三招,以达相应目的。

首先,在商朝跟前示弱,好叫商朝对周国没了戒心。周文王这么做的,在殷纣王那表现得特谦逊,还给纣王及他身边大臣送了不少珠宝。周朝从上到下都对周文王称赞有加,没人觉得他会有别的心思。

其次,靠仁德来凝聚人心。那时有上千个诸侯国,殷纣王胡作非为,好些诸侯国对周朝本就心存不满。于是,周文王大力推行仁德之举,让众多诸侯国对他由衷信服。

曾有一回,虞国和芮国起了争执,没找殷纣王解决,却跑去找周文王评对错。到了周国,瞧见周国人都礼貌有加,这两国之人顿感羞愧,最后不再计较,友好和解了。

第三,要拔掉商朝的帮手。当时,好些诸侯国虽对商有意见,可仍有部分死心塌地跟着商。有这些势力在,周国压根敌不过商朝。于是,周文王常借殷纣王的名头,去攻打那些亲近商朝的诸侯国。

过了好几十年,周国才把这三步走完。那会儿周文王已然离世,年轻的周武王登基,仍旧对姜子牙委以重任。

多亏姜子牙全力辅佐,周国才有实力在战役中打败商朝,进而建立周朝。姜子牙尽心尽力,让周国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了推翻商朝、开创新王朝的壮举。

毫不夸张讲,若缺姜子牙,周朝或难建立。姜子牙对周朝意义非凡,其智慧谋略在周朝开创历程中起关键作用,说他是周朝建立的关键人物,一点不为过。

【吕不韦】

有人说吕不韦是姜子牙第二十三代孙,他堪称史上头一个且极为成功的投资人。他擅长瞅准时机、抓住机遇,只担了点小风险,就从一个普通商贩,一下子变成大秦帝国权势最大的人物。

吕不韦于赵国经商时,偶然碰到潦倒的秦国王孙异人。异人以质子身份留赵,向来不受待见,在赵国的生活那叫一个凄苦。

吕不韦一瞅见异人,就觉得这是个能赚大钱的“宝贝”。他立马掏出不少钱,给异人改善生活。随后,更是把自家财产全豁出去,帮异人在华阳夫人面前说好话,劝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养子。

因华阳夫人从中助力,异人才被立为太子,这人便是日后的秦庄襄王。借助华阳夫人这层关系,让异人获得立为太子的契机,其后来成了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登基后,为表回报,任命吕不韦做丞相,还封其为文信侯,赐予十万户作为食邑。

秦庄襄王早早离世,那时秦始皇年纪尚小,吕不韦便掌控了秦国的朝政大权。有个情况得知道,太后赵姬本是吕不韦的妾室,按《史记》说法,她嫁给异人前就已有身孕,如此看来,秦始皇或许是吕不韦的亲生孩子。

若没吕不韦,便难有秦始皇。没秦始皇,秦朝就无从谈起,天下一统也成泡影。这么看来,吕不韦对历史的功劳比姜子牙还大,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力简直超乎想象。

【吕后】

众人对吕后的看法各有不同,有赞扬也有批评。但必须承认,吕后在巩固汉朝统治这件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汉朝稳定做出了不小贡献。

汉朝建立后,刘邦对功臣心里犯嘀咕。特别是异姓诸侯王,让他觉得威胁很大。于是在活着的时候,刘邦一门心思就想把这隐患给解决掉,免得给自己和汉朝江山留麻烦。

除了非刘姓的诸侯王,朝中列侯同样构成威胁。他们在军队里声望颇高,还把控着大汉朝廷运转。而且这些人相互联姻抱成一团,确实有本事把皇帝架空。

遗憾的是,刘邦没来得及收拾这些人便离世了。吕后没办法,她儿子汉惠帝生性懦弱,为保儿子,吕后不得不亲自出面应对局面。

然而吕后觉得,不光功臣,像宗室以及刘姓诸侯王都构成威胁。所以她果断出手,以强硬方式压制住了这些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功臣们瞧见,吕后行事比刘邦还厉害,哪敢轻举妄动。功臣认怂后,吕后便明目张胆地对付刘姓皇族。为给自己添助力,她重用娘家人,大肆分封吕氏族人。

吕后在位时,功臣与宗室都老老实实,皇权稳稳当当。要是没她,功臣和刘姓诸侯王肆意壮大,那局面可就难以收拾了,必定会对皇权造成严重威胁。

吕后行事手段确实有些极端,可也不能否认,她实实在在推动了历史进步。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吕后的作为有着积极意义,不能只因手段问题就忽略这一点。

【吕布】

不少人小瞧了吕布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实则,吕布对历史走向影响颇大,要是没有他,后续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就不会出现,他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吕布打小就力气大,骑马射箭的本事也极为熟练。这出色能力,被并州刺史丁原瞧上,觉得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就认他做了义子,对其颇为看重。

189年,十常侍之乱爆发。大将军何进想铲除十常侍等宦官,却没料到反被宦官抢先下手,丢了性命。这一下,长安城里顿时没了主心骨,陷入混乱。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董卓领着军队开进长安城,收编了何进的部队。眨眼间,他就成了长安城里势力最大的主儿。董卓靠着自己兵力强盛,便开始掌控朝廷大权。

这时的东汉王朝,虽说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还没彻底垮台。朝廷的体系仍能运转,不过好些指令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董卓又不傻,若没好处,怎会花大力气去把控朝廷?他肯定是看到了其中能带来的巨大利益,才会费尽心思地去做这件事。

改变这状况的,是吕布。那时在长安城里,丁原势力仅次董卓,对汉室极为忠诚,所以常跟董卓起冲突。

董卓想搞掉丁原,就用大笔钱财拉拢吕布。吕布为利益所动,把丁原给杀了,转身拜董卓做干爹,换了靠山。

之后,吕布被王允施离间计蛊惑,把董卓给杀了,这下可惹出大麻烦。没了董卓稳住局面,董卓那些手下开始内讧互斗,东汉朝廷就在这帮人的争权夺利里彻底垮掉。

曹操迎汉献帝那会儿,东汉实际上差不多快没了。正因如此,后来各路豪杰纷纷崛起,局势逐渐演变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要是董卓没丧命,或者他的势力没被连根铲除,东汉没准还能再撑个几十年。如此一来,曹操、孙权这类人哪有出头机会?恐怕连曹操都难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吕布凭自身实力扭转历史进程,三国时代因此得以开启,成为众人常挂嘴边、饶有兴味谈论的一段历史。

0 阅读:6
灵巧饭团

灵巧饭团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