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原来这才是太子所说的“物伤其类”的真相

阿朱啊啊 2024-11-30 09:50:54

二皇子被针对,太子究竟在想什么?导致以至于在人前,总爱装疯卖傻?

庆帝破天荒地教导太子为君之道,太子依旧一问三不知,气得庆帝把他撵到皇后那。

联想到二皇子的境遇,真相越来越清晰。

关于二皇子走私北齐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最先坐不住的人竟然是庆帝。

朝堂辩论上,庆帝同意督察院调查走私一案,但转身就把范建和陈萍萍教训了,意思是二皇子是他的儿子,被多方势力针对了,身为皇子,身为帝王,他不愿看到这一幕。

范建和陈萍萍却分析最后煽风点火的是林若甫,而非太子。

太子呢?

一开始知道是自己门下的时候,就哇哇乱叫,加上二皇子讽刺他是“当着厨子的面摔碗”,恨不得长个百八十张嘴替自己澄清。

庆帝也因此教训太子,甚至还刻意让太子坐在三条腿的凳子上,说他做人、做事、做太子都不稳当。

皇后听了倒是头一回耐心讲解,不过,太子早明白庆帝意思,直言关于那几个所谓的太子门下其实就是林若甫捣的鬼,他知道,庆帝也知道,此一次教训不过是通通气而已。

皇后诧异,找自己求解的太子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还是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到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林若甫是个老狐狸,为官几十年,不可能在范闲和二皇子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跳出来添一把火,就算是有扶持范闲的心思,做法也太过明显,更不可能逃过庆帝的法眼。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故意露出把柄,然后好顺利隐退,再顺势推举范闲上位,如此不仅自保,还培养了新的靠山,林家的百年基业也能保住了。

可惜,上船还是下船都是庆帝说了算,这边和太子说明白了,那边林若甫自然就上了名单,安享晚年没那么容易。

太子似乎并不在乎林若甫,反而多生了一些感慨,皇后说他和庆帝很像,他却说不过是“物伤其类”,这个成语的上一句是“兔死狐悲”,意思是为同盟的死亡或不幸感到伤心。

而太子的感慨很明显是和二皇子此时的境遇有关。

太子本就不想掺和二皇子和范闲的争斗,最好的做法是坐山观虎斗,不管二皇子还是范闲,未来都是庆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二皇子还野心勃勃,大有和他争夺皇位的趋势,如今有范闲咬着二皇子,他就是最大获益人。

不想被林若甫摆了一道,不过谁都不是傻子,二皇子早晚有想明白的一天,只不过现在被焦灼的局势绊住了而已。

那么,照此分析,是庆帝忽然重视亲情了,还是太子想保二皇子了?

然而这是真相吗?

这一集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第一个是感念亲情的庆帝。

范建和陈萍萍当着他的面分析是林若甫摆了太子一道,他临走时高喊了一句话:

“庆国国法森严,朕与有荣焉。”

庆帝本是生气的,不是他容许二皇子走私,而是二皇子倒台,丢的是皇家的脸,是他的脸。

如今二皇子有二皇子党,太子有太子党,结果这个党那个党的都成了人家林若甫的盘中菜,想夹谁就夹谁。

所以,庆帝的这句话是讽刺,更是给陈萍萍提醒,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林若甫身上,而非帮着范闲只针对二皇子。

这是帝王的制衡术,不让一方独大,也不让一方输的太惨,而帝王作壁上观,坐收渔翁。

第二个细节是皇后的评语。

“是太子,更是父子。”

这句话不是说亲情,而是说太子和庆帝一样,都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人,不过因为太子是儿子,少了一份惧怕,但越是站得近才看得越清。

皇后明白太子将来必会和庆帝一样,甚至更可怕。而这一点正符合太子的“物伤其类”的说法,因为是同类,所以才会有同样的感慨。

第三是太子的自嘲,明明聪慧到令人恐惧,却总一副憨厚愚笨的模样,要知道让聪明人装傻比让傻子装聪明难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太子反而很高兴,甚至很得意现在树立的形象,一个看起来笨笨的,又事事赶不上趟的,身边还有个强劲对手的储君,没有杀伤力,位置又岌岌可危,容易被忽略,容易出其不意。

这和整日身穿睡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打磨利箭的庆帝形象很一致。

很显然,看着满朝堂精明的朝臣,尤其是上首那有三把椅子坐着的人,各个都比庆帝有气势,但所有人都不过棋盘上的棋子,叫他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

或者说,能杀人不眨眼一口气杀死跟随多年的亲卫,太子骨子里比庆帝更疯狂。

他,他们都躲在阴暗处,像紧盯猎物的老虎一般,盯着在朝堂上蹦跶的每一个人。

所以,制衡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谁破坏了就相当于踩到了底线,因为与他们而言,只要结果没错,过程不重要。

范闲拿太子当盟友,太子以史家镇惨案回报。

他等这一天很久了。

就如当年范闲和二皇子联手对付他一样,他也很想尝尝有盟友的滋味。

太子清楚范闲嫉恶如仇,更清楚二皇子对范闲做下的事情,所以他在积蓄,积蓄到范闲认定二皇子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之后,添一把火,再把杀光一整个镇子人的事情安在二皇子头上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他此次即便被林若甫摆了一道,也无伤大雅,因为二皇子根本抽不出手找他的麻烦。

他算准了范闲的善良,更算准了二皇子的自大。

范闲不把二皇子拉下马不会罢休,同样的,二皇子不把范闲杀死也不会放心,而太子什么都没做,只是不出手而已。

现在的太子,赢麻了。

再也没有人针对他了,更不会有人把罪名联想到他头上。

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用同样的思路,得到范闲也细思极恐。对他的放松,势必会忽略太多细节,会改变整个事态的走向。

是太子骗过了所有人。

范闲想不到太子才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更不会想到二皇子拿人家一串香囊还会想着给钱,甚至会心疼银子给的太多了。

和庆帝相比,太子真是不遑多让。

太子呢?

最初,他画了无数张没有脸的女画像,而这些女画像不论从形态,还是姿态上,都像极了一个人。

后来被皇后发现一一丢进火坑。可病态已成,烧掉了画像却烧不掉心底的疯魔,迟早有一天会爆发。

只是,太子没想到范闲为了心中的正义能闹这么大,而二皇子的回击也会这么强硬。

他只能故技重施了。

所以,赖名成查了走私案。

所以,范闲斗倒了二皇子。

更所以,新的局面形成了。

于是,下一个庆帝出现了。

太子读懂庆帝突然教他帝王之术的用意,而他始终装傻,继续做一个无用又无害的太子,正如庆帝希望的那样,唯唯诺诺,难堪大用。

范闲智斗二皇子里最重要的一环是让二皇子成为众矢之的。果然,聪明如太子,马上就装傻充愣躲清闲。

于是,二皇子节节败北,范闲先一步得到人心,又身处鉴查院一处得到官场支持,这一役虽打得艰难,必定不会平局,而失败的那个人一定不会是范闲,因为范闲还得主持接下来的春闱,成为下一任“庄墨韩”,得道高升,桃李满天下。

如此城府之深的太子,还能隐藏到几时,恐怕对他不寒而栗的人更多吧?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