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对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很好,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都很照顾。他在并州当差时,曾有一位同行郑崇质奉命去远方办公事。郑崇质的娘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家中也无人照料。郑崇质心中充满了担忧。狄仁杰说道:“您的母亲病得很重,您又被派去执行公务,您不能让您的母亲担心!”所以狄仁杰就主动找到了长史蔺仁基,要求他改变主意,他自愿顶替郑崇质的公差。蔺仁基等人深受触动,遂与司马光、李孝廉等人言归于好。
被诬陷,幸免于难狄仁杰之后又被派往宁州(现在的甘肃宁县)做刺史。他在位的时候,平定了戎夏之乱,深得民心。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弹劾几个贪官。当他来到宁州时,无论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都会歌颂狄仁杰。郭翰举荐有才能的人,被狄仁杰封为冬官侍郎,并出任江南巡抚使。之后,狄仁杰又被派到豫州做刺史。唐太宗的八子越王李贞,为了反对武则天的专制统治,率军出征,但由于人数上的劣势,最终被打败。六七百人受到了惩罚,还有五千人被惩罚为奴。司刑使催促处死。狄仁杰秘密上疏,劝武则天对无辜牵连着从轻发落。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忠告,特地下诏,把他们全部赦免死罪,并把他们贬往丰州。因为狄仁杰不肯领兵征讨李贞,而张光辅却放任兵丁欺压平民,张光辅心中愤懑,回京后便向朝廷上书,指责狄仁杰怠慢上官。狄仁杰也因为这件事而被降级到了复州。之后,他被调到了洛州,成为了一名司马。
狄仁杰在天授二年(691)9月,升职为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没能逃过武则天最信任的奸诈之徒来俊臣的毒手,最终,他被扣上了叛国的罪名,打入了地牢。在这一时期,在司法审判上,有一个潜规则,即犯人只要一被审讯,立即坦白认罪,就可以免除一切酷刑,甚或免除死刑。来俊臣将狄仁杰定为叛国罪。狄仁杰叹息道:"大周变法,天下皆新,我原为李唐之人,愿受死。事实就是如此!”来俊臣在狄仁杰的“配合”下,渐渐放下了戒心,很少使用严刑拷打。王德寿判官对狄仁杰说道:“你若肯告发杨执柔也有造反的嫌疑,就算戴罪立功,也能减轻刑罚,而不是处死。而我,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多加些功劳。狄仁杰道:“我和他素不相识,怎么能让他参与到这件事中来?”王德寿说道,“他曾经是你的人,有了这个证据,他才会被抓到这个案子里来!”狄仁杰抬头看着天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皇天后土在上,我狄仁杰不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来!”王德寿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给狄仁杰赔礼道歉,再不提这件事了。
在狄仁杰认罪之后,来俊臣和他的手下们都放松了警惕,因为他们觉得,只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能将他处死。狄仁杰乞讨典狱官送他笔砚,把棉被拆开,在上面把自己的冤屈一件一件写下来。然后将帛书塞进棉衣之中,又对王德寿说道:"如今天色渐暖,你将此棉衣交给我家人,叫他们取下内层的棉花,然后再拿回来,或作单衫。"王德寿不以为意,便命人将棉衣带到狄仁杰家中。狄仁杰之子狄光远打开棉衣,见到其父手书,便将此物送上朝堂。武则天看到这封信后,便叫来俊臣问为什么。来俊臣故作诧异地说道:“狄仁杰在监狱里受了那么多苦,哪有什么严刑逼供的说法?”武则天半信半疑,立刻派出特使前来查看,来俊辰急匆匆地让人为狄仁杰准备妥当,然后让王德寿模仿狄仁杰的语气,写了一封请罪书,说自己已经服了刑,没有任何怨言。这封信被送到了武则天的面前,由她亲自过目。
武则天仍然心存疑惑,便把狄仁杰叫到跟前,质询道:"为何你自己要认罪?"狄仁杰说,当日若不是我认罪,我早已受尽折磨而死。"武则天问道:"你为何还要写请罪书?"狄仁杰矢口说:"我从来没有写过请罪书。"武则天把狄仁杰的请罪书交给他,却发现是有人冒充了他。武则天认定狄仁杰是无辜的,便下令宽恕他,并降职为平定平定朝野使。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曾屡次向武则天请求处死狄仁杰,但都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