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水一周也不死?能在岸上翻山越岭一公里,过山鲫真有那么神奇?

科学多一点 2024-01-26 05:23:19

“如鱼得水”一词原义是指像鱼回到水里一样,比喻人来到了和自己最契合的环境中。这说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鱼只能在水里生活,离开了水就会一命呜呼了。

但是过山鲫身却能在脱水环境中活蹦乱跳,甚至还能在岸上爬行。过山鲫真有那么神奇吗?身为一条鱼,它是怎么翻山越岭的?

过山鲫的神奇之处

众所周知,大部分鱼之所以要依靠水源进行呼吸,是因为它们在水中的腮丝可以呈全部张开的状态。而一旦脱离水源,腮丝就会黏在一起,使鱼类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氧气而死亡。

过山鲫的外形和鲫鱼相似度很高,只不过它离开水一周左右都不会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过山鲫也叫攀鲈鱼、铁甲鱼,它的鱼鳃里有一个叫鳃上器的结构,看上去像花瓣一样。这个器官是由它原本的腮腺异化而来,上边遍布大量的毛细血管,使它在脱离水源后腮丝不会粘连在一起,在空气中也能正常呼吸,吸收大量的氧气。

成年的过山鲫体长在20厘米左右,身子肥壮,偏好杂食性食谱,以河流中的小鱼小虾和浮游生物为食。

如果不在阳光直射和暴晒的流域,只要是在湿润的环境中,它们就能具备大多数鱼类没有的优势——在岸上自由地生存。甚至过山鲫能够在被污染的浑浊水域中生存,因为腮腺就像一个大的过滤器,能够过滤掉污水中大量的杂质。长此以往,它们就成了污染源中最占数量优势的鱼类。

过山鲫的局限性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虽然过山鲫独特的腮腺结构能让它们灵活地切换生存模式,但是过山鲫在水中游动的能力确实比其他鱼类逊色不少。此外,由于过山鲫没有鱼鳔,一旦停止游动就会沉入河底,所以它们不敢潜水太深,还得时常游动到水面上换气。

当过山鲫上岸后,能够凭借着强大的腮腺、胸鳍进行翻身和爬行,体侧的锯齿能够牢牢地抓地,获取前行的动力。这样能够越过重重叠叠的石块或堤坝,重新到达新的水域。虽然动作笨拙,但它们的移动速度并不慢,半个小时左右能够前进100米。

那么,为什么过山鲫会选择跳出原来的流域呢?

如果某片河流即将干枯,或者污染程度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后,过山鲫就开始以这样的方式寻找新的家园。而到了繁殖的季节,为了俘获心仪的对象或者确保产卵环境的安全,它们甚至能够“长途跋涉”超过一公里。

“鱼会走路,雨后跑路。”虽然过山鲫能够忍受污水的环境,说明它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并不代表它们愿意在水域中生存。当阴雨天水里大量缺氧时,或者一个流域太过拥挤,过山鲫就会一言不合上岸呼吸,或者直接扭头奔向新的流域。

泛滥成灾的过山鲫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网上曾经流传了这样一段视频。大致内容是一群“大白”准备到乡里采集核酸样本,路上遇到二十多只过山鲫扭着身子、排着队向前赶路。网友戏谑称这些过山鲫都是排队做核酸的。

近些年来,过山鲫在广东、广西地区泛滥成灾。那么,爱好美食的两广人,为什么没有对过山鲫下嘴呢?

从过山鲫的食谱来看,它们能够轻易吞食其它鱼类的幼卵。近年来,或许是在某些水域缺乏过山鲫的天敌,导致它们在两广地区的泛滥成灾。可过山鲫不仅个头小,而且身披厚厚的鱼鳞,处理起来很容易弄伤手,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想打它们的主意。

再加上过山鲫长期生活在污水环境中,身上携带着大量的致病菌,食用后可能威胁到人体健康。再说两广地区本来就不缺鲜嫩肥美的鱼类,实在想吃鱼完全可以选择其它味道更好的鱼类。

过山鲫还会怕树?

据记载,一位丹麦考古学家在印度旅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只过山鲫往树上爬。它不仅能脱离河流,还能跑到1.5米高的棕榈树上吸食汁水。

这位学者随后仔细地观察了过山鲫的爬动轨迹,立刻将这一奇特的发现记录到纸上:这种鱼用腮部的刺与树干产生摩擦,然后用大尾巴的推力把身体往上送。然后,过山鲫用臀鳍上边的刺牢牢地卡住树上的缝隙,重复多次后,就可以在树上灵活地运动了。

但是,这个现象被后边的学者广泛质疑,大家认同的只是过山鲫可以游到岸边,而它上树的能力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还有一点是,如果树干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过山鲫是有可能像爬坡一样爬上去的。但是,棕榈树这种笔直的树干,连陆生动物都难以爬上去,更不用说没有手足的鱼类了。

这种鱼类缺少天敌也是因为它密密麻麻的鳞片,如果不了解它的鸟类将它生吞的话,过山鲫会条件反射地张开长着尖刺的鱼鳃,把鸟的喉咙牢牢卡死,顷刻直接能让鸟儿当场丧命。所以,过山鲫也有龟壳攀鲈的称谓。

或许是鸟儿觉得捕到这样的鱼有些晦气,就把它们抛到树上。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过山鲫会爬树的“假象”

因为过山鲫表明遍布像铠甲一样坚硬的鳞片,这也是它们在岸上行动自如的武器,如果用刀处理它们很有可能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所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山鲫,可千万不要空手去捕捞它。

近年来,由于人工捕捞、河流污染等原因,野生过山鲫的数量在急剧减少。我们应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给生灵们创造和谐的生存家园。

过山鲫由于鱼鳃里特殊的鳃上器,是它能够轻松地脱离水源生存。由于它表面的鱼鳞十分锋利,自然界中的天敌几乎不敢随意捕食,我们如果觊觎这道美味也应该在捕捞前做好防护措施。感谢您的阅读。

0 阅读:3
科学多一点

科学多一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