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外族入侵?你看镇守边关的是谁就知道了

回味历史时光 2023-12-09 10:35:01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

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然而却有一个谜团令人费解:

如此混乱的时期,为何没有外族趁机入侵?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尘封,探寻其中的奥秘时,一个震撼人心的答案浮现——

是那些默默无闻、却英勇无比的边关将领,用他们的鲜血和智慧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镇守北方游牧民族的曹魏大将

据记载,曹魏政权下的一名杰出将领,他的名字如同北方边境上的一座巍峨山峰,屹立不倒,守卫着中原大地。他负责守卫中国的北方边境。

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凶猛入侵时,毫无畏惧,英勇奋战。

有效地遏制了外族的进犯。

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曹彰,字子文,是魏武帝曹操和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儿子,

他在众多曹家子第中显得尤为与众不同。

不像他的兄弟们被文人的墨香所吸引,

曹彰却对冷硬的兵器情有独钟,他的膂力过人,勇猛无比,甚至能够徒手与猛兽展开生死格斗,令人叹为观止。

“好为将!”

曹操曾对儿子们的志向做过询问,

曹彰的答案既直接又坚决:“好为将!”

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思考,只有一颗赤裸裸的、热爱战斗的心。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这种热血和决心正是他曹魏江山需要的。

曹彰的外貌同样引人注目,

他的胡须有着一种独特的黄色,仿佛金色麦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曹操因此亲切地称他为“黄须儿”,这个昵称中充满了父爱,也揭示了曹彰在兄弟姐妹中的特殊地位。

出征平荡游牧

在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掀起了反叛的浪潮,局势岌岌可危。

曹操毅然决然地任命其子曹彰为北中郎将,代行骁骑将军之职,肩负起平定叛乱的重任。

曹彰,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毅然领兵北征,踏上了艰苦的征程。

遭遇突击

当曹彰率领的军队进入涿郡地界时,突然遭遇了数千叛胡骑兵的猛烈袭击。

此刻,曹彰的兵马尚未集结完毕,手头的兵力只有步卒千人,骑兵数百,形势十分危急。

然而,曹彰却临危不惧,他迅速布置防御,灵活地占据有利地形,将叛胡骑兵牢牢地阻挡在外。

叛胡骑兵屡次发起冲锋,试图突破曹彰的防线,但都被曹彰巧妙地指挥军队牢牢守住,无法取得突破。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叛胡骑兵终于败下阵来,狼狈而逃。

身先士卒

曹彰见状,毫不犹豫地下令追击。他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军队与敌人展开搏斗。

曹彰勇猛无比,手中的弓箭犹如死神的镰刀,每射一箭,必有敌人应声而倒。

在曹彰的带领下,士气高昂的军队乘胜追击,一路高歌猛进。

长史和其他将领纷纷劝说曹彰,担心军队长途跋涉、人马疲惫,不宜深入追击。

但曹彰目光坚定地说:“叛胡逃跑不远,追击必定能将其击溃。如果现在纵容敌人逃跑,那就不是良将所为。”

乘胜追击

于是,他跃上马背,振臂一呼:“后出者斩!”全军士气大振。

就这样,曹彰率领着疲惫的军队,一日一夜连续追击叛胡。

终于在一个清晨追上了敌人并展开了激战。

曹彰指挥若定勇猛冲锋在战斗中斩首和俘虏的敌人数量达到了数千叛胡骑兵被彻底击败。

鲜卑归降

当时鲜卑大人柯比能率领数万骑兵,

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勇猛善战所向披靡,于是请求归降并表示愿意臣服于曹魏政权。

自此北方平定曹彰的英勇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

镇守西北边境的大将

蜀汉政权中,

一位传奇猛将,以其出色的战功和镇守西北边境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马超,字孟起,出身于西凉马氏一族,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世代以勇猛善战著称。

他高大威猛,骁勇善战,被赞誉为“锦马超”。

在三国时期,西北边境常常受到羌族等外族的侵扰,而马超正是被委以重任,镇守这片边疆的猛将。

对蜀汉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震慑羌族

马超在西凉地区也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

马超曾率领西凉军队与曹操的军队在渭水一带交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他对待人民宽厚仁慈,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当地的政策和治理方式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支持,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该地区的地位。

因此,当羌族等外族考虑是否要侵犯西凉地区时,

他们必须考虑到马超的军事才能、威望和信誉以及他在当地的支持度。这些因素使得外族不敢轻易进犯西凉地区。

守卫东南边境

在三国时期,东南边境常常受到南方越族等外族的侵扰,

而陆逊正是被委以重任,保卫这片疆土的智将。

陆逊善于用兵。

陆逊,字伯言,出身于吴郡陆氏,他文韬武略,被赞誉为“儒将”。

他在对抗南方越族等外族的入侵中表现出色,成功地保卫了东吴的东南边境。

陆逊,东吴政权中的一位杰出智将,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保卫东南边境的战绩,名垂青史。

他的巧妙用兵和深思熟虑的战略,使得东吴东南边境固若金汤。

平乱山越

据记载,丹阳一带,费栈被曹操的巧妙策反所影响,他煽动山越一族,企图引发叛乱。

他的目标,是充当曹军的内应,为曹操打开进攻东吴的大门。

费栈的势力如日中天,无疑给孙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困境,孙权决定派遣被誉为智勇双全的陆逊前往征讨。

陆逊所面临的,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他的手中兵马与费栈的势力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然而,这位英勇的将领并未因此而气馁。

智取费栈

相反,他巧妙地运用了疑兵之计,

命令士兵多插旌旗、分布鼓角,在夜晚则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

这一系列举动让费栈及其势力如坠云雾,误以为东吴大军已经压境,其士气大跌。

陆逊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战机,迅速发起攻击。

在他的指挥下,东吴军队如破竹之势,费栈的武装很快便被击溃,一败涂地。

此时的陆逊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而是采取了一项深远的策略。

迁移越族

他命令山区的越族居民迁移到平原地区,编入户籍,从此过上了种田纳赋的平静生活。

这一策略的实施,

不仅削弱了山越的势力,使得他们再也无法成为曹军的内应,同时也为东吴提供了稳定的兵源。

组建精兵

在迁移的过程中,

陆逊更是独具慧眼,从越族居民中挑选出强壮者从军,组建了一支精兵。

这支军队在陆逊的带领下,战斗力强大无比,为东吴的统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民族共识

鲜有外族敢于入侵,这其中,除了英勇善战的将领们守卫边疆的功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起着作用,那就是三国时期强烈的民族意识。

这一时期的人们深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认为外族人有着与中国人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难以被同化和接受。

这种对外族的排斥和防范心理,在当时的社会中根深蒂固,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

这种信念如同一道无形的高墙,让外族军队望而却步,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三国时期的民族意识也如同一把无形之剑,悬挂在每一个外族入侵者的头顶,让他们望而却步。

这种精神和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国家意识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关键。

一个团结、有凝聚力的国家,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

抛砖引玉:各位看官,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时期镇守边关的大将军故事?欢迎大家打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来讨论。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关注+和点赞❤可以让你更容易找到我的后续文章,并且不错过任何精彩内容。

0 阅读:1

回味历史时光

简介:一束照亮过去的光,指向通往古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