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中纪委的一篇文章,直指当前教育乱象,不但精准,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育学术领域存在的不正之风。改革开放近几十以来,很多学校的运营思维似乎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变成了衙门式的场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圈子文化,给整个教育系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高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把教育资源当成商品来交换,把学术资源当成攀附权贵的手段,把职称评比和荣誉当成了攫取利益的敲门砖。种种乱象表明,如果再不对教育领域进行彻底的整治,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必定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定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通过对近些年一些教育乱象的反思,大多数教育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而导致学风不正,师德缺失,唯利是图,互相攀比,危害十分巨大。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官僚主义滋生,效率低下
相对于几十年前的学校教育,现在看起来,很多学校在普通人的眼里显得非常神秘。有的是院墙高立,保安把门;有的是效率低下,各种程序繁琐;有的颐指气使,官僚思想严重。不管是普通家长还是师生,很多人都在遇到一些事情需要部门协助的时候,总会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有的简单的事务需要盖多个部门的公章,甚至有的学生补办一个学生证需要来回跑几十趟。行政权力分配的不平衡,导致一些行政干部官气极重,拿着手中小小的权力,不是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不是想着为师生们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刁难他人。
我曾以到一个学校去为孩子办一个转学的事情,对方的学校其实已经收下了,只需要原来的学校提供一个迁出手续即可。但是仅仅就是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内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去找一个教导主任的时候,她不仅让我提供各种材料,还要提供各种证明。我非常纳闷,我是给孩子办转学的,为什么还需要我本人的各种证明?毕竟系统上已经清楚地显示“该学生已经转出”,其实只要在手续上盖一个章就行了。但尽管如此,我可真是领教了一下这位教导主任的手段,反正是各种理由拒不盖章。无奈之下,我向她请教,到底如何才能盖章,这位教导主任说,除非是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发话才行。
无奈之下,我直接到了上级教育部门,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个负责人非常善良,也非常正直。一听说这个情况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给该学校的校长,责问他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不给盖章等等。后来我再回到学校的时候,那个校长极度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安排教导主任立即给我盖上章。后来那位教导主任悄悄对我说:没想到你竟然真到上级教育部门去了,其实我们这个工作是有潜规则的。看着她似笑非笑的面容,本来是一张面貌清秀的脸庞,但是刹那间我感到非常的厌恶。
二是圈子文化盛行,近亲繁殖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官场和商场存在圈子文化,其实在教育领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毕竟古人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在很多师生之间都非常普遍,按照常理来看,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好的,也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但是如果这种观念掺杂了利益交换的因素,那就变质了。也正因为如此,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术大佬和教育精英会围绕自己的圈子,打造一种不正常的圈子。不仅会导致一些科研项目,科研基金的使用产生不公,也会导致一些荣誉分配,学术评审失去应有的公正。除此之外,由于圈子的特殊性,还容易给一些老师和学生在职称评比,项目审定,专业报考上面出现一些不公的现象。
而这种不良的“圈子”文化如果不加约束,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恶性的山头主义,这些山头主义之间在很多问题上就会出现矛盾。比如有些人无原则、无底线地支持自己所在圈子在各个方面的利益,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分歧,还有项目、基金以及权力上的争夺。这种不正之风轻则引发学术问题,重则导致价值观失衡,同一圈子不允许出现与大佬意见不一致的意见,很容易打击学术的创新精神和其他人员的话语权。甚至很多地位较高,掌握权力较大的人,还会利用一些手段进行利益交换,比如招生,安排工作,学术研究,项目评审等等方面。除此之外,不良的圈子文化还会排斥异己,打压其他人,有的学生为了能够融入这个圈子,不惜卖身给自己的导师,做牛做马,任人宰割,甚至有的导师还会以论文、毕业等条件来要挟学生,搞学术霸凌。
三是忘记初心使命,攀附结交
其实对于教育领域的一些人来说,教书育人,潜心研究本是正道,但是在近些年以来,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有不少教育领域的领导和老师们偏离了自己的初心使命。他们不以教出多优秀的沉重为骄傲,反而以自己取得了什么职位,认识了哪些领导,拿到了多少经费和项目为目标。结果就是跑门咱,攀附结交的人多了,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搞科研,带沉重的时间自然就少了,甚至很多人成为了学术领域的“包工头”,拿到项目后层层转包,从中获取利益。
为了得到相应的利益,个别老师不甘于寂寞,热衷于各种交际场,通过授课、演讲、做兼职,在提高自己名气的同时,大把赚取一些所谓的出场费、演讲费。而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这样的机会,他们只有频繁地攀附结交社会上各类人士,忙于在各种圈子中周旋,热衷觥筹交错、迎来送往,在交际场中长袖善舞,结果把自己的为人师表和初心使命忘记的一干二净。甚至有很多老师把自己手中的资源当作利益交换的乱码,与一些商人,掮客做交易,带坏了学风,扭曲了价值观。
四是不讲实事求是,贪图虚名
有一个这样的现象,每一个学校一旦换了一任领导之后,大多数都热衷于搞基建工程,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学术项目。有的甚至提出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本学校定位的发展口号,动辄要争创一流,动辄要搞自己的特色,贪大求全,结果导致很多学校的建设节奏被打乱,不能持续稳定地推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上,一些领导习惯了高高在上,不愿意从取他人意见,不愿意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讲实事求是,而认为自己是“一把手”,制定一些政策不征求别人的意见,而是独断专行,缺乏最基础的调查研究,搞“个人拍板”,喜欢“一言堂”,热衷于“当家长”。
在很多场合,一些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各种头衔挂在嘴上,我曾经见到过某次主持人光介绍某一个老师的头衔时间就长达几分钟。由此可见,很多教育领域的人非常热衷于一些虚名,热衷于一些“光环效应”,似乎脱离了这些光环和荣誉他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只有这些光环和荣誉才能证明他们的才能。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爱慕虚荣的表现,其实从实质上来看,是他们内心的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是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
可以说,追权逐名容易让人忘记初心,也正是这种贪利忘义的思想观念,才导致当今教育领域一些乱象。从根本上来看,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校园风气,更会影响到社会上对教育的印象,危害极大。学校过度行政化,一方面会阻碍学术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挤占大量时间精力。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出手予以整治,在去学校行政化的同时,坚决杜绝学术垄断,打破学术壁垒,增强监督力度,真正还学校一方净土,真正发挥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