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科学家的“流动”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都是中国的科学家流向美国。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些年来其实有不少的外国科学家流向中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科学家戴维•布拉迪。

戴维•布拉迪(左起第三人)
美国科学家来到中国戴维•布拉迪是美国的光学科学家,他在2012年的时候提出了“基于复眼结构的十亿像素相机技术”。
这项技术得到了美国军方的关注。因为这项技术如果能用到美国的侦察卫星上,能极大的提升侦察卫星的精度。

(戴维•布拉迪和他的高精度摄像头)
所以在戴维•布拉迪提出这项技术后,美国国防部立马开始了对这项技术的资助。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需求,美国防部希望戴维•布拉迪能不降低现有卫星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将其的体积降低一半以上。
按道理来说这项技术的前景很大,真能投入运用的话对美国的情报系统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因为美国国防部的急功近利,其在2015年的时候中断了对戴维•布拉迪的资助。
戴维•布拉迪想要完成它的研究,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之后戴维•布拉迪在互联网上发起了众筹,但是成果寥寥。

(工作中的戴维•布拉迪)
万般无奈之下,戴维•布拉迪想到了中国。于是2016年的时候他来到中国,获得了中国江苏昆山政府的帮助。
昆山地方政府为戴维•布拉迪提供了资金、场地以及设备的支持,帮助其完成他的研究。
在抵达中国不久后,戴维•布拉迪成功完成其研究,造出了10亿级别像素的高清摄像头。后续戴维•布拉迪持续对这项技术进行改进,更是将其这款“超级摄像头”的像素提升到了百亿级别。

(戴维•布拉迪)
这项技术的运用非常广泛,除开我们上边提到的侦察卫星外,包括手机摄像头、监控系统等等在内,都能得到运用。
有专家估计,戴维•布拉迪研究出的这项技术,其市场价值大约在1500亿美元左右。可以说美国国防部因为急功近利,让中国捡了一个大便宜。
并且戴维•布拉迪不仅仅是技术留在了中国,他人也留在了中国。
因为在美国那边没法继续进行他的研究,戴维•布拉迪在2018年的时候选择了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了少有的拿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戴维•布拉迪(右))
日本科学家来到中国其实像戴维•布拉迪这样的情况还不是少数,从21世纪开始后,其实有相当多的外国科学家因为各种原因前往了中国。
除开非常受大家关注的“美国科学家”外,另外一个代表就是日本的科学家。

日本科学家(藤岛昭)
在2023年的时候,包括《朝日新闻》在内的多家日本媒体报道称,从2009年到2019年这10来年时间里,有超过2万名日本科学家来中国工作、生活,甚至是干脆加入了中国国籍。
其中包括日本国民级科学家,有着“光催化之父”称号的藤岛昭。
藤岛昭同时是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在日本的时候,藤岛昭还是东京大学特别大学荣誉教授,以及东京理科大学的第9任校长。

(藤岛昭参加中国电视节目)
并且在藤岛昭带出的中国学生中,还有三个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工程院或科学院院士,这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在2021年的时候,藤岛昭带着一些学生以及他的研究团队加盟了我国的上海理工大学,基本就在中国留下了。
虽然藤岛昭现在还没有中国国籍,但他也没有回日本的打算。加上现在藤岛昭到2025年时83岁高龄,估计藤岛昭余生都会在中国度过。

(藤岛昭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外国科学家为何大量进入中国?这些外国科学家之所以大量前往中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中国投入科研的钱多,其二是中国能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对于第一点,中国当前是国际上对科研投入最多资金的国家之一。
在2024年的时候,全球对科研投入资金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

(中国对科研投入了巨量的资金)
其中美国对科研投入超过7000亿美元,中国对科研投入约为3.6万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约为5000亿美元。
日本2024年对科研投入的总金额为1400多亿美元,德国是1200多亿美元,英国则是800亿美元左右。
能看出美国和中国在科研投入上断崖式的领先,相较于后面几名,有着数倍的领先优势。
要知道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科研投入还仅有日本的30%左右。但是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加大科研投入,现在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已经达到了日本的3.5倍左右。

更大的科研投入带来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能支持更多的科学家完成其研究。
对于第二点,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
比如说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往往比较高,远超美国、欧洲国家。
经常看美剧的朋友都知道,在美国的高中、大学里面,运动员往往更受欢迎。那些学习成绩好,有成为科学家资质的学生,往往会被视为“书呆子”。
别看美国的科研经费比中国更多,但论及社会上对科学家的尊重,美国是远远不如中国的。很多国外科学家单单是因为心理上的满足感,都会更愿意来中国搞科研。

(在中国,科学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再比如说中国的产业链优势。靠着这一优势,很多稀有的科研设备在中国都能找到。科研耗材也是今天下单几天后就能到货,搞科研非常的方便。
当然最关键的是,在中国没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组织。
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搞科研,经常性的遭到各种动物保护组织和环境保护组织的阻挠。
比如说在生物科学中,对于小白鼠的消耗量非常的大,很多动物保护组织就会跑到很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去闹,不允许科学家使用小白鼠。

(实验用的小白鼠)
在中国这里就没有这些问题,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因为这些动保组织,连研究都进行不下去了。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只能跑到中国这里来。
信息来源:
【1】人民网·《培养几十名中国留学生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获得奖章众多【2】》
【2】新华社·《培养出三名中国院士的日本科学家》
【3】中国政府网·《3.6万亿元标注中国创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