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泡、煮茶喝、玻璃杯泡,白茶的最佳茶水比例是什么?

白茶大课堂 2022-04-21 18:10:46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投茶量,一直是冲泡时不能避开的一个话题。

毕竟,量多点少点,都会直接影响茶汤的风味和口感。

于是乎,很多经验不足的茶友,在投茶时,总会有些许的慌乱之感。

生怕不小心,手一抖,就“毁”了一杯好茶。

但其实,不必如此烦恼,在冲泡之前,预先准备好用于称重茶叶的克秤,仪器能帮你算准。

把茶叶投茶进盖碗,然后算好需要的投茶量,称重,注水,出汤,一气呵成。

不过有的时候,茶友们对于投茶量的问题,却不止一种。

前几天和一位茶友聊天,就提到了关于投茶量的一些疑惑。

在私信中,他发来消息说:“盖碗泡茶,人多的时候,是不是投茶量也要相应增多呢?”

当时就来了精神,顺着他的话,问道:“那你的盖碗换了一个容量更大的?”

对话没有终结,他很快回了过来,没有,大盖碗拿不住。

既然这样,盖碗的容量不变,茶水比例也不变,投茶量当然也无需变化。

所谓人多,投茶量也要增多的说法,没有前提条件,是绝对不能成立的,想当然,很可怕!

但话又说回来,影响冲泡的投茶量,究竟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

《2》

茶类不同,投茶量不同。

首先,对比茶类的投茶量,需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即所用容器的含量大小一致。

一般来说,市面上大众推荐的首选容器,为白瓷盖碗。

器型适宜、容量大小在110毫升,纯白瓷,特别素净的常见盖碗,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茶类,如白茶、红茶、武夷岩茶等。

这样大小的盖碗,体积正好,男女老少皆宜,控制投茶量,方便得很!

比方说,正常冲泡白茶,在110毫升的盖碗的条件下,要搭配5克的干茶重量。

当把握住它的黄金比例,向盖碗内投下等比例的茶叶时。

经过沸水,再快速出汤,白茶当中的营养物质便能够有序析出,轻松得到一杯绝佳风味的好茶。

此时,在110毫升的盖碗面前,白茶的投茶量为5克。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5克的投茶量能否一以贯之,在冲泡所有茶类时都混得“风生水起”?

答案是,必然不可能。

有位朋友,前几年常到他家做客,轮换着泡茶喝是他的爱好。

某天风和日丽的正午,经过他家时,想起来一件打紧的事情,便上门去了。

刚进门,就听到他说,最近要换换口味,不喝白牡丹改喝武夷岩茶,话毕,随即打开一罐岩茶,投下,注水。

见他动作如此熟练,顺口问道:“投茶这么精准?你知道要放8克的干茶啊?”

朋友有些不在意:“白茶泡多了,有经验,一抓就知道是5克的重量,但为啥要8克?”

当下暗想,这茶,估计味道是不够的。

果不其然,出汤后喝了一口,滋味略显淡薄,少了点感觉,而这很显然是茶水比例的问题。

武夷岩茶,在110毫升盖碗容量的基础上,投茶量不比白茶的5克,需要加至8克。

唯有如此,冲泡后的茶汤才能浓淡适中,不至于苦涩,也不会滋味淡薄。

而换到红茶,同样的盖碗容量,红茶的投茶量又和白茶一样,都是推荐5克,根据多年的喝茶经验,这样的比例是稳妥且适中,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可见,投茶量随着茶类的不同,也会相应上下浮动。

《3》

煮茶喝,投茶量分情况。

盖碗泡茶,是大多数人在家中的主流选择。

然而在不同场景、不同季节下,人们也会选用其它的泡茶方式。

比如像上文茶友提到的疑问,请朋友来家中做客,人数太多,盖碗可能分不过来时,便可以用煮茶壶煮茶。

通常,大茶壶煮茶,300-400毫升的容量,足够一大屋子人喝上个几壶,容量完全达标。

在盖碗冲泡时,常讲究一个原则,即快出水。

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时,需要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一系列步骤,不要丝毫犹豫。

因为好茶的内质丰腴富足,仅仅只是与茶水接触几秒,其中的物质便可以充足释放。反而是迟了几秒,会对茶汤风味造成损失,变浓变苦。

但茶壶和盖碗不同,它属于茶水不分离的茶具,无法做到快出水。

所以煮茶壶的投茶量,在容量变大的同时,还要随之减小。

此外,对于煮茶壶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煮干茶,一种是冲泡了七八冲后煮叶底。

两者煮壶情况不同,投茶量自然要进行调整。

就以白茶为例,若是直接煮干茶,通常300-400毫升的水,只需要1.5-2.5克干茶。

此时白茶还未经过冲泡,内含物质仍然充足,投茶量太多,物质释放较满,很容易导致茶味苦涩。

然而煮叶底,煮已经冲泡过七八冲,甚至是十冲以上的叶底时,投茶量是全部茶叶。

这是因为,茶叶的内质在经过大量释放后,其中的剩余量,早已不足。

这个时候,借由煮叶底的“压榨”,才能把茶叶中更深层次的内质,完全释放出来,不浪费一丝价值。

如果只放一部分,煮出来的茶汤又会显得淡薄了一些,反倒是影响喝茶体验。

《4》

玻璃杯泡茶要适当减少投茶量。

在办公室泡茶选用的茶具中,玻璃杯可谓是要拔得头筹。

干净透明的杯身,能轻易而悠闲地观察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

而更为方便的是,玻璃杯轻盈的特点,使它便捷好携带,无论是用于办公还是出游,随手拿出就能为自己泡上一杯。

洗净杯子,投下茶叶,注入沸水,只要略微等候一会儿,待物质释放得差不多时,便可以拿起杯子品饮。

此时,喝着这样的茶,闭上眼冥想半刻,全身心都能放松下来。

但与此同时,玻璃杯有个弊端,和煮茶壶是一样的,无法做到茶水分离。

在沸水注入后,只能随茶叶和汤水一直接触下去,甚至都无法出汤,唯有等到一杯喝完,才结束茶叶的物质释放。

理论上来说,玻璃杯泡茶,便属于闷泡。

而闷泡,会使茶汤内的物质释放含量大大增加,当茶多酚和咖啡碱等苦涩物质急速攀升,茶汤,就会过浓。

所以玻璃杯泡茶,不推荐照搬白瓷盖碗的茶水比例。

同样以白茶为例,一般来说,200毫升的玻璃杯容量,需要投下干茶1-1.5克。

减少干茶数量的做法,能够保证干茶在与水长时间的接触下,不会导致茶汤过浓,形成强烈的刺激感。

不过,很多在办公室泡茶的茶友们,并不会随身带着称重的克秤,而是随手拿一撮,直接泡茶。

只是手不是机器,怎能做到每一次,都刚好无误地达到精准的投茶量。

既然这样,最好是在家中就称好等比例的干茶,不做无准备之战。

或者,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则,尽量少投些茶,若是觉得滋味太淡,下次便逐量增加。

循序渐进,看好投茶量,才泡得出一杯浓淡刚好的鲜茶。

《5》

投茶量里的学问,可太多了。

即使有了惯常的经验,能够闭着眼睛投下心中的最佳投茶量。

但换了一泡不熟悉的茶,或者是不同的茶具,投茶量也在上下变动着。

唯经验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可就败下阵来,少不得要坐下研究一番。

毕竟,投茶量的多少,关乎着味蕾的感受。

投少了,浪费了好茶的内质,滋味平平无奇,缺少内容感。

投多了,更可怕,过量释放的苦涩物质,在茶汤中张牙舞爪,摧残着喝茶人的美好感受。

为了喝茶能更有愉悦感,与其这样,不如提前准备好一把小克秤。

喝茶前,拿起茶叶称一称,把失误控制在0以内,放心注水。

这样一来,无论是什么茶类,什么茶具,完美的黄金比例,都有完美风味的茶汤。

喝茶这件事,自是舒心非常。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14

白茶大课堂

简介:每天一篇原创白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