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离职了」
发消息的是我的好朋友小琪。
去年她刚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回到公司,本以为一切都能重回正轨。
可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 领导天天找她谈话说她「状态不好」,同事私下里指指点点说她「心思不在工作上」。
最要命的是,公司连让她证明自己的机会都不给,直接把她晾在了一边,连个具体工作都不分配。
「你知道吗,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初要孩子的决定。
每天到公司就像是在等死,看着同事的眼神,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多余的人」
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在职场上真的太普遍了。
公司不会直接说不要已婚已育的女员工,但总有一百种方法让你待不下去。
什么「绩效考核」「部门调整」「岗位优化」,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温水煮青蛙。
在深圳工作的安子和Eason的事。
两人都是高收入白领,在福田区租了个白领公寓,本来日子过得还不错。
现在安子怀孕了,两个人却犯了难 —— 40平米的房子连婴儿床都放不下,更别提请月嫂或者把父母接来帮忙带孩子了。
「要么继续蜗居,要么离开深圳」,这就是他们面临的选择。
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太常见了。
《中国生育报告2024》的数据: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平均养育成本要62.7万。
这还只是平均数,在北上广深,这个数字轻轻松松就能翻倍。
说白了,在这个时代,生个孩子,已经变得「很奢侈」。
看着这些数字,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身边的90后都不敢轻易要孩子了。
每个人都在掰着指头算这笔账:
工资够不够?
房子大不大?
月嫂请得起吗?
幼儿园排得上号吗?
老人能帮忙带吗?
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山,压在年轻人肩上。
生育,本该是件水到渠成的事,现在却变成了一道难解的人生方程式。
而更讽刺的是,等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个孩子,等待你的可能是职场的排挤,是生活质量的断崖式下跌,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范雨素的故事就很讽刺。
她在城市当育儿嫂,照顾别人的孩子,却没时间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
《90后青年婚恋新常态调研报告》说,57.78%的人把「稳定的收入」当作幸福感的来源。
但现实是,工资永远在追赶物价,却总是差那么一步。
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以前觉得只要努力,生活总会变得更好。现在才发现,光努力真的不够。」
这不是90后不够努力,而是整个时代给他们出了一道既要又要的选择题。
村上春树说「人不能永远活在幻想中,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幻想地生活」。
但现实是,我们这代人连基本的幻想都快保不住了。
前几天我问一个朋友准备什么时候要孩子,他苦笑着说:「现在光是养活自己都费劲,还是先把房贷还了再说吧。」
数据显示,生育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
说实话,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我们这里,生个孩子几乎就是在透支整个家庭的未来。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吃苦。
其实不是。
是压力真的太大。
教育要花钱,医疗要花钱,住房要花钱。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人生的道路是越走越窄的。
小时候以为世界很大,等真正长大了才发现,能选的路其实没几条,而且还不一定是好路。
这个时代,好像每个人都在为生存焦虑。为什么呢?
还是说点实在的吧。
如果真的想要孩子,建议提前做好三个准备:第一,攒够至少一年的生活费;第二,找好靠谱的育儿帮手;第三,和另一半商量好育儿分工。
归根结底,把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让这个生命真正活得像个人样。
也许未来会变好,但在那之前,我们得先学会在残酷的现实里,护住自己的体面。
邱大天才~
啥都不干拿工资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