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雅(化名)愤怒地对我说:“以前恋爱时,情人节、纪念日、生日,他都会送我礼物。可现在呢?别说礼物了,连红包都没发一个!他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
她刷到一条高赞短视频:“男人过节不给你转账,不送礼物,就是不在乎你。” 于是,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结婚久了,爱情真的只能变成亲情,变成无聊的搭伙过日子吗?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男人只靠礼物和红包来维系感情,他的爱真的可靠吗?

许多影视剧都让我们误以为:爱=激情+浪漫+仪式感。所以,当玫瑰花、惊喜礼物和甜言蜜语消失时,很多人就误以为爱情不在了,婚姻变成了“搭伙过日子”。
但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指出,爱情的组成部分包括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会随着时间减弱,但亲密和承诺才是维系婚姻的核心。
举个例子: 他不再每年送你昂贵的礼物,但每次你加班回家,他都默默地给你留了一盏灯,饭菜热着等你。 他不再每个节日都给你发红包,但下雨天会记得接你回家,怕你淋湿生病。 他不会天天说“我爱你”,但你身体不舒服时,他会第一时间跑去买药。
**这些,才是婚姻中最真实的爱。**它没有了恋爱时的浮华外表,但却有了更深的羁绊和守护。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执着于节日红包、仪式感?很大程度上,这是消费主义制造出来的“爱情焦虑”。
你有没有发现,每逢节日,社交媒体上都会出现这样的内容: “你男朋友520给你发多少?” “结婚后,老公还会送你礼物吗?” “真正爱你的男人,节日一定会给你惊喜!”
然后,品牌方趁机推出各种节日营销,制造“有仪式感才是好婚姻”的假象。如果不收礼物,就好像是婚姻出了问题。
可现实是: 礼物可以表达爱,但不代表不送礼物就不爱。 如果你们的感情需要靠红包维系,那真正的问题可能不是“没有仪式感”,而是“缺乏深层次的连接”。

虽然“节日不送礼”不等于不爱,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姻可以完全放弃仪式感。长期忽略对方的情感需求,婚姻确实容易变得乏味。
✅ 如何在婚姻中保留“爱的温度”?
1️⃣ 创造属于你们的“小仪式” —— 不一定是昂贵礼物,而是每周一次的“无手机约会”,或者某个只属于你们的晚安习惯。
2️⃣ 学会表达感激 —— “谢谢你今天帮我洗碗” “你今天穿这件衣服真好看”……简单的肯定和夸奖,比物质更能增强亲密感。
3️⃣ 定期制造“无成本浪漫” —— 用备忘录记下伴侣随口提到的小愿望(比如“好久没吃炸鸡了”),然后某天给TA一个小惊喜。
4️⃣ 沟通比礼物更重要 —— 你期待礼物,其实是在期待被重视、被关注。但比起等对方猜透你的心思,不如主动告诉对方你的需求。

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智英在结婚后全职带娃,感到生活琐碎、被忽视。但她的丈夫虽然不善言辞,却在她最难熬的时候,默默承受职场压力,努力给她提供支持。
这不正是现实婚姻的缩影吗?当激情退去,真正能让婚姻走下去的,是那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守护和理解。
**所以,别再被“过节不送礼就是不爱你”这样的毒鸡汤骗了。**爱情的本质,从来不是红包的多少,而是对方在不在意你的真实需求。
你的看法呢?你觉得婚姻中需要仪式感吗?如果不靠物质,你会如何表达爱?在评论区聊聊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打扰联系删除,谢谢!
喜欢小编,关注点赞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