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几乎杀光所有朝中重臣,为何不敢动程咬金?原因其实很简单

良向小橘子 2024-11-26 04:48:09

武则天以铁腕手段从后宫一路披荆斩棘登上皇位后,其称帝之路上对朝中旧臣的清洗堪称残酷决绝,诸多门阀世家出身、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在这场权力更迭的风暴中折戟沉沙,或身死家破,或被流放远疆,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且血雨腥风。

可是程咬金却似置身事外,安稳度过了余生,武则天为何对其始终未下狠手,背后缘由也是耐人寻味,如果细细剖析,其实尽显复杂政治权衡下的真实与微妙。

程咬金成名于隋末唐初的乱世,他出身草莽,性格豪爽且重义气,最早在瓦岗寨聚义,是李密麾下的一员猛将,三板斧使得虎虎生风,冲锋陷阵威名远扬。

后辗转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坚定站在李世民身后,助力李世民夺嫡成功,由此步入大唐核心权力圈层,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在军中、朝堂的根基都深厚,积攒下旁人难以企及的威望与人脉。这份从草根打拼而来、历经数朝风雨锤炼的资历,宛如一道坚固的 “护身符”,让武则天对他也不敢轻易造次。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谋夺李唐江山,所遇阻力如山崩海啸,她需要对付的是盘根错节、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熏陶、秉持李唐正统的庞大势力,那些关陇集团出身的世族贵胄、朝中老臣,以长孙无忌为代表,坚守嫡长子继承制与男尊女卑传统,对她掌权百般掣肘、明争暗斗,自然成了必须铲除的 “眼中钉”。

但程咬金不同,他虽位列勋贵,却非传统门阀士族体系中人,他靠军功立身,出身底层更亲近百姓士卒,没有世族那种强烈维护旧有宗法、朝堂格局的执念,对武则天称帝一事,不曾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对阵营,也未触动武则天的 “逆鳞”。

再者就是程咬金深谙为官、处世之道,懂得在复杂局势中明哲保身。武则天掌权初期,朝中局势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缠斗不休,他却表现得极为低调沉稳,从未卷入过激烈的党争。

晚年的程咬金,出征贺鲁虽有兵败之失,却主动上表请罪自请致仕,交出兵权,彻底远离朝堂核心纷争,以退为进向武则天表明心迹:自己已无争权夺利、威胁皇权之意,所求不过是安稳余生。

这种识趣之举,对武则天而言,一个毫无威胁、主动弃权的老将,远比那些眷恋权势、伺机而动的大臣省心,自然没必要大动干戈去对付。

我们都知道军队是封建王朝权力天平上的关键砝码,程咬金戎马一生,在军中旧部众多,从基层士卒到高阶将领,都不乏受过他恩惠、与他并肩作战之人,威望如日中天。

武则天改朝换代,需要稳定军队防止哗变,若贸然对程咬金下手,极易引发军中震动,那些念着老帅恩情的将士们,难保不会心生怨愤,甚至酿成兵变大祸。

权衡之下,只要程咬金不生异心,留着他反而能起到安抚军心思稳局势的作用,以他的影响力为过渡,武则天可徐徐图之,逐步在军中安插亲信、掌控兵权。

武则天或许也认为,辞官后的程咬金已经对自己不再具有威胁。若强行追究程咬金,非但不会令天下百姓信服自己,反而会遭到百姓们的一致排挤。

程咬金一生历经隋末乱世、贞观盛世,见惯了朝堂倾轧、生死沉浮,性格中自带一种通透豁达。他对权力富贵有着清醒认知,既不贪恋权柄至死方休,也未被功名利禄蒙蔽双眼,做出过螳臂当车之举。

在武则天权力扩张时,以柔顺姿态应对,不做无谓挣扎,以自身经验智慧巧妙周旋,寻得生存夹缝。

写到最后

武则天也洞悉程咬金的目的,明白他无意成为阻碍自己称帝、执政的绊脚石,双方也达成一种微妙默契,一个保全晚节,一个稳固根基,于无声处各取所需,书写一段独特历史篇章。

程咬金能在武则天大肆屠戮朝臣的浪潮中独善其身,绝非偶然,是出身、性格、处世智慧、政治价值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铸就了这份 “幸运”,也让后世得以从这段历史故事中,窥探封建王朝权力场中复杂的真实模样。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185

良向小橘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