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官盗比私盗更猖狂,孙权乾隆都曾盗过墓
乾隆与孙权,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可能会让你意想不到,那就是他们都曾参与过盗墓。尽管这听起来像是坊间传闻,但历史资料无情地揭示了这一事实。让我们从这里说起,逐步揭开官盗这一古老而隐秘的面纱。
盗墓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小偷扒窃墓葬物品的事。事实上,从古至今,盗墓一直有官方势力的影子,他们比私盗更为猖獗,以合法的外衣进行破坏。最明显的例子出现在元代,杨琏真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1277年,元朝江南释教管理者杨琏真迦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盗墓生涯。他首先起掘了南宋孝宗皇帝的第二个儿子赵恺之墓,随后盗掘了南宋六陵,在取走大量宝物的同时,还对墓葬进行了极度破坏。南宋理宗的墓就因此遭了大殃,杨琏真迦竟将理宗的尸体悬挂在树上并倒出其内脏,还用头骨做成尿壶!这一系列行为不仅是为了财物,同时也是对汉人文化的羞辱。
然而杨琏真迦并不是孤例,历史记录中还有东汉末年董卓盗掘汉武帝墓的事件。当时董卓在掌权期间,为筹集军费,盗掘了汉朝天子的墓地,收获了大量财宝。这一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战乱时期的无奈和混乱,也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盗墓活动的疯狂。
再来看一下三国时期的孙权,他盗墓的动机让人啼笑皆非。孙权在大破长沙后,派人挖掘了吴芮的墓,取其棺木为其父孙坚建设庙宇。更为有趣的是,盗墓的人后来发现吴纲长得与吴芮相似,才知道他是吴芮第16代子孙。这一事件在史料中确实有记载,称得上是千古奇闻。
乾隆时期,虽然整体的盗墓事件大幅减少,乾隆作为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盗墓动机竟也不过是为了建造自己的陵寝所需的金丝楠木。乾隆先是垂涎明成祖朱棣长陵内的金丝楠木,后来碍于多方劝阻才放弃。然而,他并未停止他的计划,最终以修缮为名拆走了永陵的金丝楠木。据《大明会典》载,此次修缮后,永陵祾恩殿减少了两间,这一细节充满了戏剧色彩,也让人对官盗的手段一目了然。
盗墓不仅为财,还有其他种种复杂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就因为私仇而盗墓。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被楚王害死,他逃到吴国后,最终率领军队打败了楚国,并对楚王墓进行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这种以报复为主要动机的盗墓行为虽不多见,但历史上确实存在。
甚至还有因为猎奇心理和对权力的疯狂而盗墓的例子。西汉的广川王刘去,唐朝的节度使温韬,他们都因对古墓的病态兴趣而成为著名的盗墓者。刘去在封地内的古墓几乎被他掘遍,甚至还写了一本关于他的盗墓经历和技巧的书。而温韬则在唐朝末年盗掘了唐十八陵中的十七陵,破坏力极大,被认为是盗墓史上最危险的人物之一。
相比于私盗,官盗往往借着合法外衣行事,手段更加猖狂。明朝末期,军阀孙殿英在盗掘慈禧和乾隆墓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财物,他破坏墓葬使用了大量炸药,导致墓内珍贵文物毁于一旦。这种行为与东汉董卓盗汉武帝墓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目的也多为筹集军资。
乾隆在其权力巅峰时期,曾为了一己之乐拆毁了前朝皇陵,而这些行径最终也没有逃脱被后世窥破的结局。盗墓行为无论如何演变,其反映出的都是人性中的贪婪与无耻。这样的野蛮动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视界频道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