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过去了,当初马云砸下400多亿买下的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了?

俊博恩 2024-10-27 15:40:51

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2024年2月28日,《上观新闻》曾报道,江苏、四川等地的“大润发”眼下正在接连闭店,疑似面临重大危机。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大润发已经关闭了13家门店,其具体原因并不明确。

相关消息表示,在接连关闭的店铺中,有少部分为“正常经营调整”,至于其他的店铺究竟为何关闭,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这个曾经的“超市一哥”似乎正在面临着“卖身转型”的局面,尝试进行“传统卖场”的艰难自救。

看着一片灰败、充满落魄气息的大润发,不由地让人有感而发,想起它曾经身为“超市王者”,一度超过“沃尔玛”这样大型商业超市的日子。

记忆里,那些提到大润发就会兴奋异常、踏入大润发就会感叹万分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

但不知从何时起,它的名字似乎不复之前响亮了。

同年3月中旬,曾有相关消息爆料,称“阿里巴巴已经拍板决定,将大润发出售中粮”。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无数群众的目光——的确,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大润发竟然也是马云旗下的产业。

通过网友的细心梳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惊叹于这一事实——曾让马云前前后后斥巨资400亿购买的大润发,竟然成为了如今的这副模样。

该信息中表示,耗资400亿购入的大润发将以100亿出售给中粮。

这巨大的落差令无数民众唏嘘不已。

不过,伴随着官方声明的公布,人们又很快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大润发从未考虑出售,相关信息均为谣传。

但是,虽然这条信息已经得到虚假证实,可仍有部分媒体猜测,阿里巴巴或将不日真正退出大润发业务——今年2月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曾在会议上表示,“阿里巴巴当前的资产负债表上确实存在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并非核心聚焦业务,阿里的退出也是合理。”

“但考虑到当前市场状况,退出需要时间实现。”

也就是说,大润发这样日渐没落的传统零售业务很有可能就在负资产表上,也很有可能会遭到阿里巴巴抛弃。

那么,兼具野心与智谋的马云会放弃这个曾经一手捧上辉煌巅峰的大润发吗?

现在的大润发不断闭店,又真的是因为经营不善吗?还是另有发展呢?

一、大润发

1996年,润泰集团宣布成立“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润泰集团”是一家1934年初创于上海的公司,随后搬迁至中国台湾发展。

它最早经营纺织事业,随后拓展至建筑开发、流通事业、金融保险等多领域。

在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公司成立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筹备,1997年,第一家大润发门市在台湾省桃源县开幕,收获了当地民众狂热追捧。

眼见超市业绩蒸蒸日上,润泰集团创始人黄明端立刻决定拓宽市场范围,将大陆市场的发展视为当前首要任务,并于同年设立了“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济南大润发有限公司”等分公司,分别开始在华东、华北、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设置量贩店。

毫无疑问地,黄明端的行为抓住了市场风向。

建设在大陆的量贩店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其奉行的“新鲜、便宜、舒适、便利”的经营理念吸引了无数顾客,使它一度成为大家的消费首选。

现在,量贩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顾客基数,接下来要面临的便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

黄明端左思右想,最终决定与自己十分看好的、中阳集团旗下的量大量贩店品牌进行合作——“大买家”与“金银岛购物中心”。

抱着“合作共赢”的思想,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建立策略联盟,成立了“联合采购中心”。

所谓“联合采购中心”,就是指“委托专业采购机构服务进行的采购活动”。

如此一来,黄明端便进一步取得了当地诸多大型企业的采购权利,间接与其联系更加密切,拥有了更为多元化的顾客群体。

1998年时,大润发并购新兴家族“台塑集团”旗下的亚太量贩三家店,年展店规模首次超越荷兰合资公司“万客隆”,各方面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发展前景一片大好,黄明端又马不停蹄的在上海开设了我国第一家大润发分店。

而结果也正如他所料想的一般——次年,大润发创下240亿营收成绩,跻身我国商场前三名宝座,得到我国百姓的高度评价,可谓名利双收。

此后,黄明端开始考虑与法国欧尚集团合资。

要知道,欧尚集团拥有40年零售流通业经验,且引进了更具国际观念的营运管理模式。

倘若能够从它身上学习一二,无疑就能推动大润发成为国际化连锁企业。

为了这个远大目标,润泰集团开始释出独立股权,将大润发变为了合资公司,又将无数门店名称统一改为“大润发”。

然而,正当大润发“开一家、火一家”,一切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时。

2016年,马云提出了一个全新设想,彻底颠覆了黄明端的预想,也为在O2O模式逐渐走“下坡路”的大润发提供了一线生机。

二、收购大润发

自2012年起,“Online To Offine”模式的兴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也逐渐开始让诸多传统零售卖场遭遇冷落。

尽管大润发早已高瞻远瞩的研发电商平台“飞牛网”,可发展远不如黄明端的预期想法,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

到了2016年,大润发门店营收逐渐呈现赤字,一代王者的陨落似乎已然注定。

此时,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提出“打通实体商业与线上平台的融合”,而这正是黄明端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正当黄明端思索如何与马云沟通合作时,2017年末,对方却先一步找上了门,提出收购其母公司“高鑫零售”。

次年年初,黄明端提出辞职。

临行前,他看着自己奋斗多年的公司,颇为感叹地说了一句“战胜了那么多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与黄明端有些惆怅的模样形成对比,接手大润发的马云立刻开始了自己紧锣密鼓的项目实施。

要知道,大润发之所以能够吸引马云,最根本原因便是它拥有“多种电商复合能力”与“普及范围十分广泛”。

它主要遍布于三线、四线城市,而这对于阿里巴巴原本战略计划当中渗透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的大目标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基础。

其次,大润发的发货思路也给了马云很大启发——它在每个省都拥有单独的区域仓库,不仅为飞牛网下单的用户发货,还面向该区域便利店、夫妻店提供2B供应链配货,每家店铺可以覆盖其周围10公里之内的20个便利店。

在马云看来,这样的发货逻辑很明显可以在阿里巴巴的指导下,借助流量进行整合,形成集合直采,其规模效率将在快消品领域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这场收购,阿里巴巴集团CEO表示,“线上线下的商业世界本就不存在隔阂,我们现在在做的是以互联网推动整个商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驱动重构人、货、场,从而全面提升消费体验。”

他认为,未来所有的实体店都会在线上建立,而所有的零售体验也需要合适的物理场景。

因此,马云的“新零售”设想并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推动商业数字化的演进过程,是推动全球零售产业变革的过程。

经过马云改造以后,大润发整体焕然一新。

改造首年就拿下了4800万线上订单,其线上全年营收已经超过100亿,通店的销售增速也是在线上业务的拉动下由负转正,可喜可贺。

眼见一切都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场景,阿里巴巴还专门肯定了网友为“高鑫零售”贡献的“谐音梗”——“高鑫零售就是‘搞新零售’,真是缘分天注定”。

只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大润发的线下窟窿还是没能被“零售改造”填补——2020年,在线上收入增速高达百分之80的情况下,高鑫零售全年营收同比仅增长百分之零点1,商品销售收入在刨除租金收入以后,同比仅增长百分之零点8。

此时,阿里巴巴终于意识到了一个真正的问题——不是线上下单实体店,把货送到家,就叫做“新零售”。

2020年年底,高鑫零售走马换帅,将阿里出身的林小海推上了集团CEO的位置。

站得更高、看得更全。

对他来说,眼前无疑是一堆“烂摊子”——眼下,线上的“红利期”已然到头,“到家业务”营收增速直线下滑;而线下大卖场的结构性难题始终难以解决,放眼整个行业都没有丝毫头绪。

于是,在经过与黄明端的交谈后,林小海开始着手大润发“小型化、社区化、便利化”转型,更是十分激进的立刻推出“中润发”、“小润发”项目,定下了十分可观的建设计划。

然而,这一措施还是没能挽救大润发的没落——2022年时,大润发首次出现中期亏损,且毫无解决措施。

在2024年2月份的财政报告中,“高鑫零售”遭阿里巴巴“点名”,称其“收入下降、规模缩小、无形资产减值”。

事实证明,周期性的手段也没能拯救结构性问题,一如“婚姻无法拯救原生家庭的不幸”。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润发还曾尝试效仿美国“山姆”,使用“会员制”的方式处理危机。

可将目标转向二线、三线乃至四线城市,试图抢夺“先机”的它早已注定失败。

毕竟,这里的人们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低,更何况拥有一张大润发会员卡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此时,大润发迎来了第三个教训——“炫耀性消费”只会出现在著名奢侈品店铺,提着名贵包包的人也不会走进零售卖场。

参考资料:

马云入股大润发 将按新零售模式升级济南大润发门店_央广网

盒马、大润发“卖身”中粮?马云拍板?最新回应

大润发不认的命,阿里先认了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

多家大润发宣布关店!温州的情况是……-新闻中心-温州网

1 阅读:990
评论列表
  • 2024-10-28 23:28

    马云被手下抽贷骗了人老了,退休吧

  • 2024-10-29 00:56

    大润发,快黄了,马云,不知去向。

  • 2024-10-28 23:32

    马抽贷!坑死多少人?还有良心活着?双手沾满了血!

  • 2024-11-01 14:40

    肯定是亏到像卵子

俊博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