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发的小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于是出炮口立即脱壳,将对并联的100mm 火炮产生脱壳撞击和干扰。因而不能直接改到2A72上使用。
后来国内吸收了南斯拉夫的技术,搞出了04式脱壳穿甲弹,解决了问题,04弹采用了钨合金弹芯,双基发射药以及塑料弹托,解决了问题。
04式还有风帽,既然是风帽,那就不像是和弹托一起分离,这样的话阻力不就大了?这个确实不懂了,读者朋友知道的话,可以指教一下。
左侧是04式,右侧是10式。从10式的结构可以看出来,小口径穿甲弹芯由一体式筒形弹托支撑在炮管内定位,底座承受火药燃烧的压力为弹芯提供推力,炮弹出炮口后弹托和底托径向脱落,弹芯与弹托、底托完全分离的距离一般为50~100米,因此在射击时,炮口前方有一定的危险区。这个设计只适用于线膛炮,而且因为旋转稳定,弹芯的长径比不超过1:8。这样弹托分离的时候,是在出膛后一段距离后发生。不会出现弹托拍打100炮的情形。
新型的041A型穿甲弹,这个就更看不懂了,塑料托是无缝的,不知道怎么脱壳的,甚至有人说塑料托会直接燃烧殆尽,但具体情况没人知道。
海军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倒是开花结果。不过海军对速度和射程有要求,而且底火和陆军的肯定也不一致。这个炮能不能陆军用存疑。不过看标注,1130和730的穿甲弹似乎是不通用。这个我不了解。
1130的有效射程是5000米,而2A72的射程只有2000米。两种炮虽然都是30炮,但是使用环境和射程要求是不同的。炮弹未必能够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