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后,作为反制,中国也立即宣布了对美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就涉及到大豆以及牛肉等。
而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所以这么一来,就相当于说,变相拒绝了美豆。
按说慌张的应该是美国大豆出口商们才对,但是这些大豆出口商们还没什么反应呢,美国牛肉贸易商和出口商们倒先坐不住了。
原因是虽然都在反制的清单里,但是大豆和牛肉被拒的时间却不一样。
因为虽然大豆也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且出口量十分庞大,但是美豆的出口旺季主要是在四季度,而当前也才刚进入二季度,所以并不是美豆的出口旺季。
虽然加征关税也很让美国大豆贸易商发愁,但是至少还有可以思考的时间。
但是牛肉就不一样了。

因为根据中美经贸协议,部分美国肉类加工企业的注册有效期截止到2025年的3月16日,而到期之后需要续约。
但是根据美国多个贸易组织证实,中国在16日更新了数百家美国猪肉和家禽加工厂的出口注册,但却并没有更新牛肉企业的。
也就是说,数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已于3月16日正式到期。
这意味着,美国牛肉对华出口不是加不加关税的问题了,而是直接集体到期为零。
影响有多大呢?
根据去年数据来看,2024年,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肉类供应国,占到中国肉类进口总量的约9%,其中牛肉出口约占4%。
但是对美国来说,影响却不小,比如美国牛肉出口商以及像泰森食品等肉类加工企业都受到了重要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过去美国每周都能有2000吨牛肉卖到中国市场,但近两周跌到了54吨,甚至很快就要趋零。
所以,很多出口商很无奈,表示自己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那么,为什么是牛肉呢?
因为我们注意到,猪肉企业正常续约,而牛肉却没有得到续约,那么为什么是牛肉呢?
首先牛肉没有续约并不是随机的,而是被精心选择的。
换句话说,牛肉进口到期对中国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美国影响则较大。
虽然近些年中国对牛肉的需求猛增,进口牛肉数量从2013年的30万吨到2024年已飙升到了近300万吨,但是从进口来源上可以看出,美国牛肉占比并不高。
或者说,即便没有美国牛肉,进口牛肉的替代并不少,比如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还有澳大利亚,以及还有2023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俄罗斯牛肉,不仅供应充足,而且也很国内市场欢迎。
所以,美国牛肉并非是不可替代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失去了中国市场,对美国肉类加工企业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是对特朗普竞选中支持州的沉重打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国内牛肉确实开始涨价了,那么和拒绝美国牛肉有关吗?

国内牛肉价格上涨,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4方面原因:
一是前两年国内牛价低迷,导致活牛产能下降,牛肉供应降低;
二是进口下降,也给国内牛肉市场让出了空间。
这是今年值得关注的一件事,就是诸多农产品进口在今年都有明显的缩量,都利好于国内市场。
三是牛肉需求上升。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国内餐饮业的复苏,对牛肉需求开始增加。
四是成本上升。
比如玉米、豆粕等价格上涨,也带动养殖成本上升。
所以牛肉价格上涨,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牛肉上涨空间预计有限,主要是当前消费能力还在恢复,再加上牛肉、鸡肉等都处于低位,所以尽管牛肉开始抬头,但大涨的几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