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粕终于迎来了年后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之所以说是危险,是因为当前的豆粕魔力全失,甚至已经被打得筋疲力尽,毫无还手之力了。
进入3月以后,豆粕就迅速变脸,从3700元/吨的位置断崖式下落,一直落到了3100元/吨边缘。
之前我们曾说过,豆粕的这种下跌有点恐怖,但是在3000元/吨的位置或有支撑。
现在看来,确实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那么,豆粕为啥突然就大跌了呢?
按说豆粕之前涨劲十足,也是快速冲上了3700元/吨,令市场侧目。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上涨的动力就会发现,也是涨得不实在。
第一个不实在表现在,情绪大于行情。
这个词今年提到过好多次了,当然不止是豆粕,包括小麦、大豆等,都是这个问题。
就是看涨情绪太高,高到了超过了本身的供需,所以当行情回归到供需以后,往往就会觉得特别失落。
豆粕的看涨情绪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关税扰动。
2月份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后,中国立即进行了反制,而反制的商品中也包含大豆,也就是说,美豆进口到中国的成本增加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不要了。
玉米、小麦不要了或许没那么令人担忧,因为我们的玉米小麦本身自给率就高,进口占比就小,所以影响也就有限。
但是大豆不同,我国大豆超过80%以上都依赖于进口,所以进口大豆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市场。
所以,随着中美贸易再次摩擦,在关税的扰动下,豆粕上涨。
另一个是工厂停机。
一般来说,工厂会在进口大豆集中到港之前会进行检修,而叠加关税扰动,以及一季度进口大豆同比下降,这使得市场认为,豆粕供应将持续缩紧。
于是,也助推了豆粕的上涨。
但豆粕的行情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供应偏紧只是暂时的。
豆粕供应偏紧,只是阶段性事件,因为一季度本来也是进口大豆的淡季,而从二季度开始,巴西大豆将大量到港,就会缓解这一局面。
而且如果参考去年数量,在二季度和三季度里,巴西大豆到港量都十分庞大,而今年巴西大豆又再次丰产,所以预计接下来到港量并不会少。

第二,美豆影响并不大。
即便关税生效,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在中国进口大豆的来源中,美豆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
比如,去年我国共进口大豆10503.2万吨,其中巴西大豆约为8000万吨,占比达76%,而美国大豆为1800万吨,占比仅为17%。
即便美豆进口受限,而巴西大豆丰产可以补足这一缺口,所以影响有限。
第三,工厂并未如期停机。
按常规规律,工厂到3月份会进入停机潮,但是进入3月以后,工厂并未如期停机,所以导致豆粕供应偏紧并不及预期,再加上巴西大豆收获节奏加快,于是市场情绪转涨为跌,豆粕失去支撑,一落千丈。
那么,豆粕还有救吗?
现在来看,几乎是看不到什么利好,巴西大豆即将到港,而下游需求又不足,且看跌情绪加重,除非有突发超大利好事件,否则豆粕不太容易抬头。
那么3000元/吨还能守住吗?

真有点危险了。
第一,看跌情绪还没有消化完。
看跌其实和看涨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情绪消化的过程,在情绪没有消化完之前,可能会仍然保持原有趋势。
第二,油厂开机处于低位,但南美大豆到港近在眼前。
当前国内油厂开机率下降至30%,豆粕产量有所下降,但是现在已是3月底,马上就要到4月了,而不出意外,四五月份进口大豆到港均在千万吨以上,这对豆粕来说压力一重接着一重。
所以,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心态以及南美大豆到港情况。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