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是个在城里打拼多年的上班族,老家在偏远的农村。虽说在城里安了家,但老家的那些亲戚,一直是他心里割舍不下的牵挂。
这年冬天,一个噩耗传来,李明的叔伯姑去世了。叔伯姑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个难处,她总是第一个上前帮忙。小时候,李明在老家生活,没少得到叔伯姑的照顾。每次去叔伯姑家,她都会把藏起来的好吃的拿出来,笑眯眯地塞到李明手里。这份温暖,李明一直记在心里。
得知消息后,李明跟公司请了假,匆匆忙忙就往老家赶。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叔伯姑的音容笑貌。
到了老家,灵堂已经布置好了。李明走进灵堂,看着叔伯姑的遗像,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跪在蒲团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心里满是悲痛。
按照村里的习俗,参加葬礼是要随礼的。李明和兄弟们站在一旁商量着随礼的事儿。大哥李强说:“咱这边一般都是随 300 块,咱们也随这个数吧。” 其他几个兄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李明却犹豫了一下,他想起叔伯姑对自己的好,想起小时候那些温暖的场景,心里觉得 300 块太少了。他咬了咬牙,说道:“我想多随 100 块,随 400 块吧。叔伯姑对我一直挺好的,咱们不能忘本。”
这话一出口,兄弟们都愣住了。大哥李强皱了皱眉头,说:“明子,你这是干啥呢?咱村里都有个规矩,大家随多少咱就随多少,你多随这 100 块,不是显得咱们不合群嘛。”
二哥李刚也跟着附和:“就是啊,明子。大家都随 300,你突然随 400,别人还以为咱们故意显摆呢。”
李明有些着急了,他解释道:“我真不是为了显摆,我就是觉得叔伯姑对我有恩,我想多表示一下心意。这钱又不是给别人看的,是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可是兄弟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李明。“你在城里待久了,是不是连规矩都不懂了?”“你这么做,让咱们在村里怎么做人?”
李明心里委屈极了,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竟然换来兄弟们的唾弃。他红着脸,还想再争辩几句,可看到兄弟们那冷漠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葬礼结束后,李明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城里。可回到家后,兄弟们对他的态度还是没有改变。在家族群里,大家都对他冷嘲热讽,说他不合群,说他显摆。
李明的妻子王芳看到这些消息,心疼地对他说:“老公,你别太往心里去。你做的是对的,你是在报恩,又不是做错了什么。”
李明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知道我没错,可兄弟们不理解我,我心里难受。咱们从小一起长大,就因为这 100 块钱,关系就变成这样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明心里的疙瘩却始终没有解开。每次想到兄弟们的态度,他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直到有一天,村里的一位长辈给李明打来了电话。长辈语重心长地说:“明子啊,你别怪你那些兄弟们。他们也是被村里的规矩给束缚住了,眼界没你宽。你多随礼是你的一片孝心,这事儿你做得对。等他们想明白了,自然会理解你的。”
挂了电话,李明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他相信,总有一天,兄弟们会明白他的心意。
在这之后,李明还是像往常一样,逢年过节给老家的亲戚们打电话问候,偶尔也会回老家看看。他没有因为这件事就和兄弟们断了联系,他始终相信,亲情是割不断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们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有一次,大哥李强生病住院,李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他忙前忙后,帮忙照顾大哥,还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
看着李明忙碌的身影,大哥李强的心里满是愧疚。他拉着李明的手,说:“明子,以前是大哥不对,不该因为那 100 块钱说你。你别往心里去。”
李明笑了笑,说:“大哥,都过去了。咱们是亲兄弟,哪有隔夜仇呢。”
从那以后,兄弟们的关系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他们不再提起那件不愉快的事,而是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