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长辈们提到“四菜一汤”的说法,年代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同。
在爷爷辈老人们口中,四菜一汤代表着小康之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刚勉强能吃饱饭,四菜一汤算得上奢侈了。
如今物质富足了,家里三五个人吃饭,四菜一汤哪还打得住,更别提呼朋唤友外出聚餐。
至于这四菜一汤到底是什么来历,指的是哪四菜一汤,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不一而足了。
要追根溯源,历史上四菜一汤的说法之初,代表的是节俭而不是富足,包含哪几样菜品,也是有明确所指的,并都有其含义。
最早的说法,来自明太祖朱元璋。
元末乱世,群雄逐鹿,朱元璋站到了最后,登基称帝,一统天下。
长期战乱,民生自然凋敝,人口锐减,加上频发天灾,百废待兴,明初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老朱起自底层,父母兄弟死后都无钱埋葬,人生之凄惨难以言状,对贫苦百姓更是感同身受。
然而,他此时已完成了阶级身份的转换,从原本赤贫的底层农民,转而成了最高的统治者。跟随他起家的大部分文武也是如此,从农民军变成了公候将相,身份地位已全然不同。
屠龙者终成恶龙。达官贵人们过起了穷奢极欲的生活,日日珍馐佳肴,百姓却还在生存在饥饿线上。
忍饥挨饿的滋味,没人比老朱更清楚。建国伊始,手下大臣就大兴奢靡之风,长此以往,大明恐怕撑不了多久就得亡国。
因此,朱元璋任上工作的重中之重之一就是整治官场,惩治奢靡之风正是其中所必须。
明太祖铁腕制贪,手段之狠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
不过君子先礼后兵,老朱也不是上来就直接剥皮实草伺候的,事先他也采取了不少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并不是直接不教而诛,比如任用官员前的赏赐、教育,四菜一汤也正来自于此。
典故来自于马皇后生日,借百官祝寿的机会,老朱发出谕旨,请大家进宫赴宴。
文武百官大多山珍海味吃遍,但御宴可非比寻常,皇家用度,又非臣子们有资格使用,再说又是马皇后寿宴,规格定然还要高于平常宴席。
于是大家留足了肚皮,准备扶着墙进,扶着墙出,饱餐一顿圣上给大家准备的饕餮大餐。
到了这天,众人纷纷进宫祝寿,可让一众人等奇怪的是,沿途并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礼乐奏鸣,并不见为皇后祝寿的喜庆气氛。
到了中午,寿宴开始,朱元璋吩咐开宴。饿了半天的众人伸长了脖子等着看皇家为他们准备了何等的丰盛菜品,一个个目不转睛,唯恐宴席结束后错过了谈资。
第一道菜上来了:炒白萝卜。
白萝卜也能上得了皇家宴席?众人面面相觑。
朱元璋呵呵一笑,给大家介绍:“萝卜上了街 ,药店无买卖,众爱卿尝尝这清心之良药。”
话音刚落,第二道菜又端了上来:炒韭菜。
老朱又有说法:“韭菜青叉青,长治久安定民心。”
大家若有所思,谁也不敢开口说话。
接下来一下子上了两道菜,一模一样:两碗青菜。
老朱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
众人低头不语。
最后上来的是一碗汤:葱花豆腐汤。
朱元璋语气转为严厉,厉声说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这大明啊,就是这么来的啊。
吃还是不吃,已经不是问题,大家都明白朱元璋醉翁之意不在酒,这顿饭不吃成鸿门宴已经谢天谢地,还哪顾得上什么饭菜。
朱元璋亮出真实目的:“今日皇后寿宴之规格,为本朝励 勤励俭之始,今后众卿往来之餐饮,至多为‘四菜一汤 ’皇后之寿宴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这就是“四菜一汤”最早的由来,后来又传到民间,成为廉政的象征。
四菜一汤可视为老朱的一个警告,要官员们个个遵守每顿一清二白的四菜一汤,自然是做不到的,也有矫枉过正之嫌。明太祖的本意是让官员厉行节约,严禁奢靡,以收廉政之效。
重典之下,洪武时期吏治还是比较清明的,没有过什么大贪出现,至于警告过后仍然有贪赃枉法的,自然有剥皮亭伺候。
四菜一汤就此流传下来,成为廉政节约的象征。当然朱元璋拿出的菜品只是象征之意,不可能真正照此执行,大家也懂得变通。
比如到了清朝也有四菜一汤,一般是荤素参半,二荤二素。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也曾定下“四菜一汤”的国宴标准。宴请外宾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并执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