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没能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是下西洋付出的成本远大于收获。
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比西方新航路开辟和发现新大陆还要早,而且规模比他们大多了。
西方麦哲伦等航行家,都是几艘小船出发,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很大,一次航行各种人员数量多达两万多人。
然而,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的沿海各个国家,都是宣扬国威、传播和平,维护海洋正义,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对沿海国家进行侵略和掠夺。
郑和下西洋是友好的交往,所进行的贸易有很多都是朝贡贸易,用丝绸、瓷器等产品换来的奇珍异宝、香料等,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这些在民间需求不大。
所以,郑和下西洋是赔本买卖,这样保守派大臣有了攻击下西洋的把柄。
随着国力的下降,这种规模的远洋航行无法得到支持,最终宣告结束。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经济利益做动力,如果是赔本的买卖,都难以做到持续发展。
要想让一件事儿有做下去的动力,那就要有利益牵引,有驱动力。
看看西方,开拓新航路时,获利丰厚,抢掠了大量殖民地和资源,刺激了他们继续进行这项事儿。
抢了三百年后,最终实现了西方逆袭,东西方攻守之势异也,我们惨遭上百年的屈辱和被压迫。
如果郑和下西洋时在各地设置治所,保护商人出洋获利,那现在又是另一番情况了。
对此,大家认为呢?
官方活动,面子工程,耗资巨大,不赚钱。如果如果开放国门,允许民间商船大规模出海,关税收入不会比宋朝元朝的少。